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推进“四个全面”更需“抗震精神”
http://www.scol.com.cn(2015-6-4 8:25:2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何竹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5月30日至6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四川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重建一个物质家园的同时,构建一个意义深远的精神家园。(6月3日 人民日报)

  是呀,七年前,那个惨不忍睹的场面,那场举国、举世出动的救援,深深地铭刻在国人的心中。地震后体现出的那种空前的“中国精神”意义之深远,作用之长久是不言而喻的。今天,刘奇葆部长所强调的,正是要求我们将“抗震救灾”精神演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宝贵财富,使之成为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的精神动力,在重建物质家园的同时更关注精神家园的构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抗震救灾精神。“民以食为天”,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在党的“十八大”上率先提出。一个“小康”,一个“全面”,高度概括了民生问题的内涵——除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外,经济、民主、文化软实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等要求应同步发展。而“抗震救灾”中体现出的那种博大的爱心传递,正是建设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唯有大家上下齐心,干群同德,建设“小康社会”的正能量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使小康建设遍及每个角落,达到“全面”之目的。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抗震救灾精神。中国的出路在“改革开放”,这是三十多年来中国发展的“铁证”。任何一种制度,都不是万能的,更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时代不同,地域各异,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的发展要求也不同。所以,“深化改革”就成了新时代决策者义无反顾的选择。要“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困难重重,更需要“抗震救灾”中体现出的那种敢拼敢闯的无私奉献精神。只有在面临危险、困难的时候,这种“无私”才会得以凸显。在这样的精神支撑下,才会在“深化改革”的路上愈挫愈勇。

  “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抗震救灾精神。“依法治国”虽然不是新词语,但将其提到“全面”的高度,就意味着法治国家的构建正在新一代中华儿女的努力下实现着。“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虽说抗震救灾中的个人表现不一,思想境界不一,行动方式不一,但他们都在“无声的命令”下,按部就班地努力着。其实,这就是心中有“法度”,“依法而行”的自觉表现。将这样的精神运用到“依法治国”的过程中,那“法治”国家的建成就顺风顺水了。

  “全面从严治党”更需要抗震救灾精神。“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总结时提出来的。这是对全党党员、干部的严格要求,要求他们要走进群众,严格党风党纪。而从近年“落马”的一个个党员、干部来看,都是对自己要求不“严”,一味地放纵而导致的。而我们现在所说的“全面从严治党”,实际上是进行着另一场“抗震救灾”,更需要那种爱党爱国、爱己爱人的“博爱”精神。

  “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就是让干部、群众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饱蘸热爱祖国、传递爱心、无私奉献以及高昂的、乐观的人生激情构建出一个高境界的“精神家园”,让这个“家园”永远充满正能量,为“四个全面”战略的推进奠定坚强的基石,谱写出“四个全面”建设的新篇章。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