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天府观潮 >> 正文
学习焦裕禄当敬畏“两把戒尺”
http://www.scol.com.cn(2015-5-15 7:42:0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张闲语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一九六四年五月十四日,焦裕禄同志不幸逝世了。那一年,他才四十二岁。”《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写道。这篇1966年刊登在《人民日报》的长篇通讯令无数人撒下热泪。至今,焦裕禄逝世51年了,他的故事仍在传颂,他的精神仍在指引党员干部前行。今天,我们纪念和学习焦裕禄,就应该让以焦裕禄为标杆争做“四有”县委书记成为时代热潮。(5月14日人民网)

  焦裕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他不仅整整影响了一代人,而且还依然影响着后来人。“焦裕禄”这个名字也时不时的出现在我们的案头与心头,为啥我们今天还要惦念和学习他?为啥他的故事始终说不完?从焦裕禄的言行中,我们看到了他头顶的两把戒尺,对群众做到一个“实”,对自己做到一个“严”。

  焦裕禄初到兰考,可谓是一穷二白,不是盐碱地,就是大风沙,但作为党的干部,他没有怨天尤人,群众的日子过得如此艰苦,自己怎能心安理得?“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亲自深入基层一线,一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掌握第一手地情资料。带领干部群众封沙、治水、改地,与群众同吃同住,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甚至比自己的事都还重。无论是从谋事,还是创业,或是做人,焦裕禄都做到了一个“实”。

  今天我们重温焦裕禄精神,重读焦裕禄的故事,就是要学习他这种对群众实实在在的作风与精神。在新常态之下,一些地方发展速度降下来了,一些矛盾问题多起了,而一些领导干部就虚浮起来了。虽然在八项规定之下,自己也守住了底线,但却萌生了为官不为的念头。搞改革就浮光掠影,做做样子,害怕打破既得利益;抓民生却搞起了光面子,搞起了政绩工程,害怕引发新的矛盾问题,“抹黑”了自己的政绩。面对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是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改革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情,每一项改革措施,都需要去落实,不能搞总指挥。

  焦裕禄到兰考的470天时间里,每时每刻都在为民着想,都在为民谋利。看似简单平凡的工作,但从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写“严”字。对待自己,一碗红薯面糊当早餐,直到刮得干干净净才舍得放在水龙头下冲洗。对待家人,他长期有病,家里人口又多,生活比较困难,可是他坚决拒绝给他救济。对待干部,他专门起草了一个《干部十不准》的文件,规定任何干部不准特殊化。“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焦裕禄始终高举着这边戒尺。

  在八项规定之下,我们某些党员干部就显得有些不自在了,认为吃点喝点算不了啥,毕竟自己也是为了公家干工作。虽然中央三令五申,纪委网站也接连曝光,但还是有人要以身试规,顶风违纪。公车私用屡禁不止,公款吃喝花样百出。“四风”问题如同割韭菜,严的时候一干二净,松的时候纷纷冒头,说到底还是没有切实做到作风从严。作为党员干部,不能自己搞特殊,对别人严,对自己宽,拿起手电筒照别人不照自己。

  在焦裕禄逝世半个多世纪后,为啥我们今天依然要学习纪念焦裕禄?因为在他身上,这两把戒尺依然如此的闪亮威严,依然有强大的警示力量。中央对此再做出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安排,目的就是要高举这两把戒尺,就是要对照焦裕禄精神这面镜子,在时代的发展中建功立业。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