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灾区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重建新路

http://www.scol.com.cn2015-5-3 7:54:0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李琼会
  芦山“4·20”强烈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灾区的科学重建和可持续发展工作。2013年5月21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抗震救灾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及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恢复重建上来。恢复重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实施”,并提出了“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要求。(2015年04月30日 人民日报)

  芦山“4·20”灾后恢复重建,举国瞩目,世界关注。两年多来,芦山地震灾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灾后恢复重建建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借鉴汶川、玉树等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成功经验,本着民生优先原则,把城乡居民住房恢复重建摆在突出和优先位置,并与公共服务重建、基础设施重建、产业重建、生态重建相结合,积极探索实践“以地方为主”的重建新路子,不仅让老百姓住上好房子,更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正是如此,作为“4·20”芦山强烈地震的雅安市,坚持把灾民永久安置选址同城乡居民点布局优化结合起来,把人口分布格局调整同产业结构重塑结合起来,把灾区恢复重建的当务之急同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需求结合起来,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实施,积极探索“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地方负责制”灾后重建新模式,扎实推进“4·20”灾后恢复重建,为自然灾害频发的中国寻找出一条可复制的科学可行的新路子、新机制,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重建新路。

  在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樊杰看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芦山恢复重建的理性选择。樊杰认为,芦山灾区恢复重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应当以重建选址和重建分区为目的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应当把空间布局规划作为重建的上位和总体规划,编制灾区系列恢复重建规划,应当以增进欠发达地区人民福祉、增强灾区造血功能为宗旨,创新灾区恢复重建和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与此同时,樊杰还认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创新机制,借助国家、四川省和兄弟省市的援建力量。

  也正是如此,四川加强中央企业对灾区的支持,建立四川省内对口支援机制,充分发挥灾区干部群众主体作用,有针对性采取了一些既利当前更利长远的务实举措,调动市场和社会力量,全方位、多层次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形成了省级部门帮助招商引资、兄弟市援建帮扶、社会协同帮扶、政府综合帮扶的“大帮扶”格局,凝聚起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的强大动力。

  在笔者看来,芦山地震灾区坚持路径创新和机制创新,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重建新路,不仅积累了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科学重建的经验,也为我国欠发达地区扶贫攻坚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促进重要生态功能区区域发展和边远地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丰富了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此,笔者建议,芦山地震灾区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重建新路。也只有如此,“户户安居有业、民生保障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生态文明进步、同步奔康致富”的重建目标才能如期实现。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