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经济民生 >> 正文
终结统计“注水”乱象亟需问责“动真格”
http://www.scol.com.cn(2015-5-2 7:35:3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作者:顾一娴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编辑:盛飞
  2015年一季度GDP数据,18省份一季度GDP增速超过全国水平。数据显示,全国2015年一季度GDP为140667亿元;而31个省份一季度GDP总和为143072.91亿元,超过全国总量2405.91亿元。这意味着各省份GDP数据之和与全国总量再次出现“打架”的情况。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主任苏剑认为,各地重复统计以及统计“水分”是导致数据不一的主要原因。(4月30日 新华网)

  统计数据是政府决策的重要基础,也是一种公共产品,直接关乎各类经济主体决策。这些统计一旦“注水”,所导致的危害甚广甚大。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统计“注水”不仅会使地方政府痴迷于做表面文章,误导地方政策调整,而且由于决策层无法掌握准确的经济发展数据,造成高层对经济形势的误判、损害经济和社会健康持续发展,进而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统计数据具有法定效力,必须力求准确。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在一些地方,统计沦为了“数字游戏”,有什么需要就报什么数字,想怎么报就怎么报,甚至有的实际数据还不足虚报数据的一个零头。就在今年2月,湖南在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中抽查就发现了大量统计造假行为:5.8亿元的产值上报为44亿元,1.1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上报为7.8亿元;停产的、未投产的、被兼并的,甚至连地址都找不到的企业,还在上报“产值”;一些部门分解任务,伪造资料,“指导”企业上报虚假数据……类似的“注水”统计“前赴后继”,屡禁不绝,那些没有抽查到的地区,应该普遍存在弄虚作假现象,只是作假程度存在高低区别而已。

  地方统计数据造假歪风屡禁不绝,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地方统计数据造假歪风由来已久,尽管国家高度重视、中央三令五申,但“官出数据,数据出官”的传统政府政绩评估机制,让地方政府热衷于表面的“数字政绩”,把GDP增长作为硬指标,进而使得统计造假歪风肆意蔓延。此外,统计体制缺陷、统计造假违法成本不高等亦是数据造假歪风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

  不管统计造假是“多报”还是“少报”,是重复统计还是“注水”统计,本质都是利益导向、各取所需,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统计造假行为,助长了歪风邪气,搞坏了党风政风,必须下大力气,多举并用、多管齐下进行治理,通过改革政绩考核体制、解决政绩观问题、完善统计制度、加大问责惩处力度等,消除造假动机、提高造假成本、切断背后利益链。当然,终结统计“注水”乱象,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眼下,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要对统计造假行为“动真格”,从严问责数据造假者,不但要问责具体责任人,更要问责造假的单位责任人,不但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严重的更要追究其法律责任。这样,试问还有谁胆敢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相关评论: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