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网聚蜀语 >> 正文
周年纪——国家试验,芦山作答
http://www.scol.com.cn(2015-4-19 7:53:3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小艾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一评写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两周年之际  

  在灾后重建中得到建房补助和贴息贷款后,胡惠武决定做点什么。这位芦山县飞仙关镇飞仙村的农民,用彩色琉璃瓦在自家房顶上拼出两个字和一个心形:站在高处望过去,那是鲜红的“中国心”。有9万多户农民像胡惠武一样心潮澎湃。92836,这是整个芦山地震灾区需要重建农房的数量,到去年底,这个数字代表着已经建成的一幢幢崭新农房,“望山、见水、忆乡愁”。城市生长,道路延伸,产业腾飞。芦山地震至今的两年间,灾区干部群众对“家园”有了更深刻的领悟:那里曾有过大地颤抖的悲歌,有绝地重生的壮歌、阔步前行的飞歌。(4月18日  四川日报)

  北纬30.3度、东经103.0度,是灾难的原点,也是使命的起点。地震发生后,中央立即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芦山重建问题。或许5.12大地震曾让我们有一丝慌乱,也让我们从废墟中总结出一定的经验。4。20的发生,我们无法避免,而总结的经验也找到了一片试验田。

  5.12地震重建,我们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这是中国在援建上的一种创新,面对4.20芦山地震,中央再一次结合实际,以“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模式作为芦山重建的规划,让我们在中央的宏观调控下,让我们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为试验交出一份答卷。

  一片试验田,让我们从废墟走向规划。两年前的芦山,我们看到的是废墟,我们听到的是哭声,这是灾后一线最真实的反馈,这也是灾区民众心情发泄最直接的体现。短短两年的时间,让我们从废墟中慢慢走出,让我们看到了中央的统筹安排,让我们看到了省委的规划蓝图。

  一片试验田,让我们从规划走向重建。规划,是一个停留在图纸上的美好,“这里是校园,这里是医院”,这诸多的描述倘若没有实践,那么一切都是空头支票。中央在涉及规划后,更是安排资金到位,重视到位,让我们的规划能够成功“临摹”在芦山的大地上,没有偏差,没有水分。

  一片试验田,让我们从重建走向重生。重建,可能仅仅是基础设施的完善,可能仅仅是房屋修建的完成,然而灾后我们更需要的是心理的建设。从地震发生后,心理干预就一直在为群众排除内心的恐惧和压力,让我们重建的芦山没有任何狭隘的成分,更没有任何不健康的部件。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