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天府评中评 >> 正文
天府评中评(1月5日)
http://www.scol.com.cn(2015-1-6 11:33:41)  四川在线  
作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编辑:邝雅然
郭元鹏:为何总见“高度重视”难见“引咎辞职”?
沂宣子点评 
  上海踩踏事件,在官方区区588字的通报中,就有258字讲的是领导高度重视的内容,对此的批判早已有之,但如何官方还是如此依然如旧?原因很简单,说白了就是为了表功脱责。以“高度重视”“亲自指挥”等字眼的向公众明示自己在为民做主,但真的重视了吗?如果真为民,真重视,惨案就不会发生了。如此说来,所谓的“高度重视”只是无用功。而公众想要知道的只是灾情具体情况和善后处理情况,以及今后如何预防些事此类事件不再发生,如此尔尔。文章就此出发,指出何不借鉴香港和其它国家官员对事件负责的“引咎辞职“,虽然这看似有点不负责,但态度是端正,不像“高度重视”这般怕担责。即即使辞职也是官官相护罢了。最后认为这些高度重视的领导都应该纳入引咎辞职的名单。而公众可能也愿意看到通报中的出现这样的字眼,而不愿看到高度重视的马后炮。文章的批判给我们官员敲响了警钟,彰显了一个时评人应有的导向,值得点赞!不好意思,今天用手机码的字。

胡文江点评
  文章借火灾后的官媒表态,比对国内的“高度重视”与国外的“引咎辞职”,反衬国内官本位思想的严重程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引咎辞职”者尚有自知之明,尚有廉耻之心,尚有敬畏信仰。
  反之,出事之后才“高度重视”,摆明了就是做姿态、装样子,扮乖巧,一幅死乞白赖的奴才嘴脸,一幅欺上瞒下的德行,生怕丢了官位,赖着不想走。到这种地步,这样的官员眼里毫无责任担当,剩下的只有无耻外加无耻。
  对于出事之后才“高度重视”者,决不能心慈手软,相反还要严厉追责,让这种拿着国家饷银混日子的庸官早日下课、担责,不能占着茅坑耽误了别人上厕所。

知风:“泥”比“萝卜”更有味的受贿案
婧蓝点评
   可以说作者的“字眼”抓得很好也抓得很准,尤其是对“泥”的臭味诠释得入木三分,这一点泥就好比是导火线,揭开了“粪盖子”,更引出了这受贿案背后的“看点”。
  “看点”之所以成为看点,那是因为其“特别”,在此就像皇帝的新衣,让我们看到了“赤裸裸”的谎言原来也可以说的这样面不红,心不跳,但是纸上落下墨,污点是无法改变的,更带出了金钱等于金牌的等式,连运动会都能暗藏“黑幕”,腐败真是无处不钻,更让人无法想象那些“老虎”带来的后果。
   此文以小见大,文笔细腻,在读知风老师的文章让我感觉到一种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而在常说的“萝卜”之下,找到“泥”这一“看点”,一个小小的支点也能撬起整个受贿案的“背后”。

胡文江点评
  乍看标题,是个名词,不像个文章标题。但是其中的“萝卜”和“泥”十分打眼,将“拔出萝卜带出泥”拆开来,再镶进去,冲击眼球。“泥”怎么会比“萝卜”更有味呢?让读者迫不及待地点击阅读。
  文章从双方各执一词的“30万”行贿款切入,发现国际啥啥主席的竞选居然可以用钱来摆平,并且还发现啥啥运动会的金牌居然也可以用金钱摆平。由此联想到更大数目的行贿受贿,对宪法法律、公平正义的践踏会糟糕到何种程度。
  作者文笔犀利,用语辛辣,嬉笑怒骂间将行贿受贿者的丑陋嘴脸刻划得惟妙惟肖,文末的联想让论述摆脱了就事论事,主旨得以升华。灭蝇打虎语境之下,对于权钱交易之乱象无疑是当头一棒。

沂宣子: 发放车补不是车改目的
张继点评
   要推进车改必然涉及发车补,车补又直接影响一部人的实际利益。从实际情况看,车补问题成为了一些地方阻挠或者拖延车改的借口,还有就是利用车补进行变相的发福利。作者也没有在这些问题上进行站队选边,而是从厉行节约的角度出发,对车改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紧密联系实际做好统筹,防止简单一刀切,文章有理有据,充满了理性与思考。

寇军:领了车补之后决不能再任性
张继点评
  车改与车补如同孪生兄弟,可以说离开了车补谈车改等于纸上谈兵。但车补到位之后,如果车改依然原地踏步,那就让车改成了唐僧肉。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个写点进行立论,对正在或者即将进行车改的单位提出了警示。应该说这种告诫是及时的,也是响亮的,起到舆论敲打作用。

张闲语:纪委晾晒干部查处程序耐人寻味
知风点评
  四川省纪委晾晒干部查处程序为何“耐人寻味”?因为“身处显位的干部的违纪查处应该是一个地方内部的事情,不应该也不宜进行大肆宣传才对”。君不见,比这小得多的政府行为,往往被冠以“国家机密”而秘而不宣。这样的突破一定是原因的。而论述其中的原因,“文章”就来了。
  作者从“元旦节中纪委新版网站改版上线以来”的“大环境”,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当前形势,又从“从严治党”具体措施等方面,详述了四川省纪委晾晒干部查处程序的出发点和意义。作者将此喻为“杀手锏”和“杀威棒”。这个结论是水到渠成的。因为坊间就有“杀鸡儆猴”一说。而“晾晒”,就是对这个过程详细再现,其威慑力就大大提高了。而预防腐败本身就是对腐败标本兼治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是文章对四川省纪委晾晒干部查处程序“耐人寻味”的解读。思路清晰,一气呵成。

小艾艾:四评省政府出台2015年“1号文件”
知风点评
  第一次全文阅读系列评论,用心体味着“系列”该有的层层递进和步步深化。说实话,基本没有找到这样的感觉。首先,四篇文章的标题,从相关意义上来说,似乎可以综合在一篇文章里。如果因“系列”而将其独立成文,势必会增加展开的难度——内容太单一了。
  结果也是如此。作者在每一篇论述中,为了文章的“体积”,不得不再次将议题分拆。例如一评中并列的三个“精简”;二评中的三个“公开”,以及三评、四评中的三个“追究”和三个“轮换”,都让行文千篇一律,因单调而枯燥。给人以故意拉伸的牵强。事实上,每篇文章都有硬凑的拖沓痕迹。而对“一号文件”这个主题,反而显得零零碎碎、断断续续。有道是“多中心即无中心”。系列评论如果体现不出非系列不可的说服力,极易沦为“文字游戏”。
  说实话,批评这样的文章是下了狠心的。因为,作者为此付出的努力,花费的心血可想而知。但笔者是站在客观评论的角度上,把发表在网站上的评论用“实战”的要求来看待的。而如此一味否定这篇系列评论的姿态,是想与作者做开诚布公的探讨,与其不痛不痒,还不如视而不见。因此望作者见谅。
   另,系列评论不像一般时评,不可能“急就”,我的意思是,在较短的时间里,一个人一般是写不好系列评论的。换句话说,如果把这篇系列评论合并成一篇(因为事实上完全可以合并),会给读者什么感觉?无非是今天推荐的任何一篇评论,刻意拆解展开后的效果。如果可以用1000字说明的问题,为何要用3000字甚至更多?须知,系列评论是因用一篇评论无法说清楚而写成“连续剧”的。
相关评论:
·天府评中评(1月4日)
·天府评中评(1月3日)
·天府评中评(1月2日)
·天府评中评(1月1日)
·天府评中评(12月30日)
·天府评中评(12月29日)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