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天府评中评 >> 正文
天府评中评(1月4日)
http://www.scol.com.cn(2015-1-6 11:16:29)  四川在线    编辑:邝雅然
作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郭元鹏:比“没有动手”更可怕的是“无需出手”
奇峰点评 
  作者的评论写得非常棒!但我今天不想说它好在哪儿,因为我反对作者的观点。首先,作者有妖魔化城管的嫌疑。作者的“畏惧心理”和“执罚经济”杀死了老人,是站不住脚的;果真如此,世上将会有多少人会被持枪的警察所吓死。其次,所谓“生存失望”杀死了老人,也是没有根据的。社会上很多人,您看他们摆的是一个小摊,以为他们生活很艰难,实则不然,他们可能比我们过得更好(当然,我并不是说这对老年夫妇也一定如此)。再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不加以规范地任由商贩满街摆摊,城市将会因无序而更加受民众的垢病与不满,到时作者是否又该说是城管不作为造成了城市的杂乱无章呢?所以,笔者以为,作为城市的管理者,既要管,还得多考虑建,也就是更多地建设规范化的、能为自谋生路者提供更多廉价甚至无偿使用的经营场所。即能使城市管理更规范,也能更加人性化地对待困难从业者。
   我这是一篇逆袭的点评,请作者别介意,我这是对事不对人,也只想借此表明自己的观点而已。

贝加耳点评
  管与被管,本身就是一对矛盾,要达到二者的和谐,管理者没有一颗“爱心”是不可能的。而管理者如果一味以自己手中的权力“任性”而为,带来的后果就很可怕了。本文以一个七旬老人被城管“没有动手”而死亡的事例深入剖析了这样可怕的现象。有三个地方值得点赞。
按常理,“动手”肯定比“没有动手”厉害可怕,本文作者以违背常理的方式提出的这个观点,首先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引起了人们的阅读兴趣。这是写作中逆向思维而造成的悬念,先声夺人。这是文章的一大亮点。
  其次,这篇文章作者所阐述的观点“无需动手”比“没有动手”更可怕,让我想到了一篇大家都很熟悉的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小说中主人公最后被吓死,就是因为将军的“权威”威慑。作者在本文中比较深刻的分析了这种类似于将军的“权威”——“没有动手”的无形威力。作者站在了一个普通小人物——老百姓的角度,对代表政府威严的城管“杀人于无形”进行了深入的心理剖析:“畏惧心理”、 “执罚经济”、 “生存失望”。从而揭示出了一个让人可笑而又可悲的现象:本来应该是管理城市秩序,为老百姓营造更好生活和生存空间的城管,却成为了老百姓的“敌人”,老百姓对其畏之如虎,甚至被吓而亡。
  这一问题的提出,让人不觉汗毛倒竖,凛然而惧。让我们如城管一样的执法者们不得不深思其中的问题。作者分析问题深入到事情的本质,发人深省。这是文章的又一个亮点。
第三个亮点在结尾,作者紧扣文题后将他的写作深意明白地显示出来,“我们需要彻底反思城市管理的目的和意义了”。并尖锐地指出如果改革前后,依然在玩“猫和老鼠”游戏,则毫无意义。如暮鼓晨钟,震荡人心,令人久久回味。

寇军:官方灾害通报少点表功免添乱
张继点评
   直截了当,直指要害。对灾害通报进行透视,瞄准“领导高度重视”背后的文风与作风。应该说官方通报是权威的渠道,是网民了解灾害事故动态的关键,既然出现了如此重大的火灾事故,谁不敢高度重视?谁不敢尽心尽力?自己做的事情不是不能说,关键不能喧宾夺主。文章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切入角度与众不同。

知风点评
  与官方正当行为的“商榷”,就不同于对官方失当行为的批评甚至抨击。作者敢于对还在通行的“事故通报”提出看法,已经显现了作为时评人的担当。
  这就考验作者的智慧了。所谓“语境”就是在一种既成的社会现实下,在公共环境下发言的尺度。作者的行文“韵律”是恰到好处的。以一种平缓的语气,真诚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无论是“何必要把官方通报的有效性毁在了‘领导重视’的文字功夫上呢”的“可惜”,还是这样的通报“不仅无法让社会大众对于官方信息有感,甚至于会对官方处置本身产生反效果,官方通报的效力时常事倍功半”的提醒,都充满了善意。
  而“不要以为这是社会大众在对一份官方通报横挑鼻子竖挑眼找茬”的“补充说明”,更让文章的主题无懈可击。文章层次清晰,递进有序,是批评类时评中拿捏得当的。

知风:这样的民警还能留在执法部门?
张继点评
  “这样的民警”究竟犯了啥错误,居然要剔除执法队伍?细读之下,发现故事啼笑皆非,两个小孩拾金不昧,民警则雁过“拔毛”,并且还拔了一大半。文章紧扣警察的“职业底线”进行分析,以当地公安机关对当事人及其上司的处理为参照,以此说明“这样”的民警的真实“模样”。读完该文,确实觉得这样的民警不应该留在执法队伍,但背后还有一个潜台词,如何让执法队伍更纯净?连基本的道德底线都没有的人,为何混进了执法队伍?值得深思。

张闲语:追责让官员决策不再“任性”
知风点评
  《追责让官员决策不再“任性”》是一个内含逻辑的标题。此话怎讲?先得说说“任性”。如果一个人的性格开朗或忧郁带有先天因素,那么“任性”则不然。“任性”是由客观条件形成的。比如小孩在父母面前任性,而在老师面前就很听话;又比如官员在下属面前吆五喝六,在上司面前却俯首帖耳。敢“任性”就是对任性产生的后果无所畏惧。
   有了这样一个内在逻辑,作者就可把“追责”这种严重的后果,用作对“任性”的最好制约。有作者一直在问:如何拟一个好标题?其实标题无所谓好坏,只要做好了文章的构思,找准了切入点,标题就是文章要说明的主题,行文就是在详解这个标题。很明显,作者是想说明“追责”的重要性和意义,如果落入俗套,很容易标语口号一大堆。而当作者把“追责”和“任性”连成“不再”的因果,就得出了“这个追责制就如同一个紧箍咒,一旦戴在头上,就形成了一种威慑力。在责任倒逼下,各种头脑发热的决策,各种拍脑袋的决定,各种自以为是的想法就没有了冲动的念头和欲望”的结论。
   如此演绎“追责”的意义和重要性,比起空洞的“领导真英明”来,不知出色了多少倍。主题评论如何避免泛泛而谈,我觉得这篇文章值得学习。

冷雪峰:“7~8倍”终究是个惹祸的根
胡文江点评
  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作者以自身所在企业为例,现身说法,剖析、质疑人社部关于首批“央企负责人薪酬是在职员工平均工资7~8倍”的合理性,认为“人为划定的杠杠往往与实际脱节。 ”种下了祸根。
  文章一方面认为这种给个别拿高薪者“降薪”,实质上是给了更多央企负责人“涨薪”,一方面指出此举是在高管层实行“平均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明显相悖。在此基础上提出“就按人均创收或者资产效益产出,要不就直接用效益贡献率为央企高管们定薪酬”的建议。
  时评人的质疑精神和建设性意见对于人社部门的决策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警醒其决策前当注重调查研究,不能脱离实际,甚至于人为地制造新的矛盾。

禹佳言:古城楼被烧毁,要“痛定思训”
胡文江点评
  文章借云南“拱辰楼”被焚,联想到近年来一系列古建被毁事件,表现了对古城楼的痛惜,强调在注重修葺的同时,注重保护和监管。
  笔者以为,文章在表达“痛定思训”的力度上还力不能逮。数百年的古建筑被焚毁,焚毁的是有形的建筑,毁掉的却是无形的文化。这些有形的建筑是不可复制、不能再生的,仿古建筑即便仿得再像,终究是“赝品”。因此,古城楼被烧毁这绝不是一般的治an事件,不客气一点这关涉国家文化an全。
  如果文章能够在加强立法,强化惩处,提升an件级别,从国家文化an全的角度去审视这些火灾事故就更好了。
  笔者的直觉判断,火灾的发生与其说是管理不善,还有一种更大的可能是境外敌对分子有预谋的文化破坏,因此,古建筑被焚有很大可能是境外的一种颠覆活动,无论是公检法,还是国家an全部门不可不察。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