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乘“数”而上、向“新”而行,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步履铿锵。拥有全球最完备产业体系,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4年位居世界首位,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制造彰显出的坚实底气、创新动能、澎湃活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在完善体系中增强发展底气。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工业经济实现了规模总量的跨越式增长和发展质量的显著提升,以强大的实力推动我国由农业国成长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从新中国第一炉铁水在鞍钢奔腾而出,到如今我国已连续28年居世界第一产钢大国,从第一辆解放牌卡车驶下一汽生产线,到我国汽车产销量已连续15年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稳居世界第一。在艰苦奋斗中,我国工业迈出了坚实步伐。从“造不了”到“造得出”再到“造得好”,我们用几十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制造业拥有31个大类、179个中类和609个小类,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持续提升,今天的中国制造拥有稳如磐石的根基与底气。迈步新征程,我们既要持续完善工业体系,也要注重提档升级,为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增强信心与力量。
在科技创新中增强发展动能。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正是依靠创新,实现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壮大,正是依靠创新,推动了我国制造业的砥砺前行。从大飞机翱翔蓝天,到高速磁浮贴地飞行,再到国产大型邮轮投入商用等,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引领中国制造不断攀上新高度。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异军突起,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2023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5.7%,比2012年提高6.3个百分点。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再到未来产业,在科技创新的支撑下,中国制造业释放出了勃勃生机。推陈致新,升级传统产业;与日俱新,壮大新兴产业;聚焦前沿,布局未来产业。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13%,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6.3万家。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今天的中国制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
在优化升级中增强发展活力。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局势,面对各方面的压力挑战,各地各部门要在现有基础上夯实制造业基础,要依靠科技创新为中国工业发展注入动力活力,要持续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让中国制造结出更多的累累硕果。要推动中国制造向全球产业中高端迈进。从量产动力电池的研发,要持续推动“新三样”年出口再创新高。要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步伐,从提升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到提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再到工业互联网的覆盖率等,要加快数字技术的运用。要坚定不移推进绿色低碳改造、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培育壮大绿色产业。总之,各地要瞄准“高科技”、追求“高效能”、迈向“高质量”,让中国制造展露新模样、打开新空间、激荡新活力。
编辑:牛霄
校对:曾沧海
责编:张通
审核:孙琪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四川日报或四川在线(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四川日报网络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所有或独家授权发表,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四川日报或四川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