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目前,西南地区秋粮已开始大面积收获,除南方双季晚稻外,其他大部地区秋粮进入成熟关键期,预计还有20天左右将迎来大面积收获。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要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升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努力实现粮食产量增、结构优、储备足。“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让农民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当前,秋季粮食“丰收在望”,要护航秋收“最后一公里”,就要坚持科技“撑腰”,在防病虫害上不放松,在田间管理上不停歇,在秋收准备上更全面,让“千里沃野稻浪滚滚,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触手可及,努力实现从“丰收在田”到“丰收在手”,奋力书写现代化丰收“金色答卷”。
靠“科技”写好“兴粮文章”。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约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三。夺取秋粮丰产丰收是一场硬仗,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就需要强化科技支撑,实施好“科技兴粮”工程。“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打好秋粮生产这一仗,要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的转变,从自动灌溉系统,到智能感知遥控技术,再到智能水肥一体机,实现“龙口夺粮”“虫口夺粮”,让先进农业科技在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着力提升产出效益,让大国粮仓的根基更坚实,助力全年粮食生产保持稳定。
靠“科技”写好“节粮减损”。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节粮减损等同于“绿色增产”,要确保“颗粒归仓”,就需要推动粮食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转型,为高质量发展贡献“粮食力量”。有效减少粮食损失,既要坚持“链条式”管理,在“产购储加销”各环节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强化粮食生产技术支撑,推进储运减损关键技术提质升级,提升粮食加工技术与装备研发水平,充分运用物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着力耕好“无形良田”,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提供坚实支撑,让希望的田野更有希望。
靠“科技”端牢“中国饭碗”。农业科技工作要突出应用导向,加快成果转化,把论文写在大地上。靠“科技”实现粮食稳产增收,关键在写好科技转化文章,这就需要持续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科技小院模式,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专家服务农业农村,不仅能为秋粮生产注入更多“科技力量”,更能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把先进实用技术送到对应农民手中,让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生根、开花、结果,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金色田野”,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
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越是临近秋粮丰收,越是要保持定力,慎终如始,把现代化农业搞得更好、把农业改革搞得更好、让广大农民的生活更好,努力绘就秋收好“丰”景,在希望的田野上不断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基础。
编辑:牛霄
校对:曾沧海
责编:张通
审核:孙琪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四川日报或四川在线(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四川日报网络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所有或独家授权发表,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四川日报或四川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