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不会成为文艺创作的“终结者”

http://www.scol.com.cn(2024-3-15 8:42:35)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余如波
作者:余如波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奥本海默》在前期狂揽13项提名的基础上,最终摘得其中7个大奖,成为第96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最大赢家。奖项揭晓的过程多少有些波澜不惊,倒是吉米·坎摩尔在开场秀中的一句话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他提到去年持续了上百天的好莱坞大罢工,然后自问自答道:“人工智能可以为《变形金刚7》编剧吗?当然可以。”

  吉米的言下之意很清楚:AI时代,在座编剧的饭碗怕是危险了。其实,这句话多少有些嘴下留情,在AI浪潮中感受到危机的,恐怕不只是编剧。

  今年2月,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 AI发布人工智能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可以根据用户的文本提示创建最长60秒的逼真视频。这是继ChatGPT之后,人工智能领域的又一颗“重磅炸弹”。对于电影创作者而言,这项技术一旦成熟,理论上可以帮助省去从剧本到成片之间的大量环节,对行业发展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

  果然,AI很快就到电影圈“抢饭碗”了。3月初,全球首部完全由AI生成的长篇电影在美国洛杉矶首映,内容戏仿经典科幻电影《终结者2》,由50名艺术家分段制作完成。不少业界专家学者认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工业革命最核心的技术。四川也把人工智能列为今年省里的1号创新工程,提出“超常规最大力度精准支持”。

  AI电影“致敬”《终结者2》,不免让人联想:AI会成为文艺创作领域的“终结者”吗?换句话说,它会取代人类成为文艺作品的主要生产者吗?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AI成为不少文艺界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笔者注意到,尽管有诸如加强AI时代文艺作品版权保护等呼吁,更多人还是对AI持有乐观甚至“拥抱”的态度,认为其突飞猛进的发展将给文艺创作带来更多机遇。

  例如,有人认为AI强势介入,有助于我们在科技革新的浪潮下掌握主动权,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有人提议建立数字表演创演基地,引领数字表演新生态;有人主张以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推动智能时代教育的变革创新……

  笔者觉得,这种乐观并不是盲目的。回顾历次工业革命,我们会发现,科学发展、技术变革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尽管也造成了一些环境、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它们的基本导向却无一例外,都是增加了人类福祉。如果按照当下不少专家学者的观点,AI将引导新一轮工业革命的话,相信“大方向”也是如此。何况,历史上的那些新技术诞生之初,激起的讨论、引发的警惕、遭遇的审视、受到的怀疑,又有几个比得上AI呢?

  所以,单就文艺创作而言,我们无需对AI过于焦虑;相反,正如一些评论者所言,它有助于“倒逼”人类艺术家推陈出新。就像摄影术出现后并没有取代绘画,反而催生了梵高、毕加索这样的印象派、现代派,造成艺术史的重大革命。

  前文提到的《终结者2》有一个经典的结尾:看似难以战胜的液态金属机器人T-1000,最终在人类和机器人帮手T-800的合击之下,坠入并熔化在炼钢厂的滚滚铁水中。在笔者看来,这也如同AI时代的一个隐喻:这些先进的技术,将会在我们的约束、监管之下,最终融入并服务于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