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ol.com.cn(2023-6-2 9:39:04) 光明日报 编辑:盛飞
现代化是各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后来者,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历来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通过走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用几百年才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世界现代化史上的奇迹。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发展仍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标志的世界现代化进程尽管开启距今已有两百多年,但世界上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并不多,人口仅10亿左右。联合国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全球仍有46个国家被列为最不发达国家,涉及人口约11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约14%。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些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发展仍未实现根本改观,高贫困率仍是不少国家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影响下,全球发展事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世界经济复苏失衡,发展鸿沟持续拉大,全球贫困率出现多年来的首次回升,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前景很不乐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2年年报认为,乌克兰危机、新冠疫情和通胀等全球性危机叠加,使全球贫困和不平等状况加剧,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发展中经济体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全球经济面临史无前例的不确定性。 发展中国家对现代化道路有过艰辛探索 许多发展中国家在二战前仍是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随着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许多发展中国家赢得独立并走上新的发展道路,其工业化进程是在新兴工业化世界的冲击下开启的,是自上而下的、外源性的现代化,从一开始就经历了非常坎坷的探索历程。有的国家由于找到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有较好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在现代化建设上取得重大进展;而有的国家因道路选择失误、未能处理好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矛盾以及外部力量的干预,现代化进程徘徊不前,甚至出现严重挫折。 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尤其是中国、印度等古老文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是在西方殖民主义的剧烈冲击下被迫开始的。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多、底子薄、幅员广的农业国,通过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经济体二战后经济出现较快增长,成功跻身发达经济体之列。但与此同时,本地区仍有大量国家由于道路选择失误、人口负担过重、社会凝聚力差等原因,现代化进程被延误甚至中断。 中东因地处亚欧交通要道,较早受到西欧现代化的冲击,是发展中国家中最早启动现代化进程的地区之一。特别是在二战后,中东独立民族国家体系形成,中东国家全面投入现代化运动中。但在中东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政治发展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一些国家收入严重依赖石油工业,加上气候条件恶劣、多种矛盾和冲突交织、外部势力干预等因素影响,除以色列和极少数高“地租性收入”国家外,多数中东国家的现代化仍处于艰难境地。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中东经济发展势头看好。随着近来中东迎来和解潮,地区局势有望进一步改善,加上地区国家推进经济多元化,大力吸引投资和鼓励创新,其经济增长韧性和潜力可能进一步释放,从而推动地区现代化取得进展。 拉美国家因受西班牙、葡萄牙殖民统治的影响,在发展中国家中较早启动工业化。但拉美现代工业不是在原工业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是以大量破坏和消除手工业为前提,且现代化模式主要是依附性的,政治极化现象较突出,社会变革进程十分艰辛曲折。智利、墨西哥因较好协调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作用,稳妥处理种族和阶级关系,在实现现代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阿根廷、秘鲁等资源禀赋较好、初期现代化进程顺利的国家,由于在发展道路上出现失误、未处理好收入分配问题、社会发生严重“断裂”等原因,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现代化进程遭遇重大挫折。 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从西方开始殖民扩张起,就备受殖民主义之苦。二战后,随着西方在地区的殖民统治结束,一大批非洲国家开始走上国家建构的历史征程,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一些国家自然条件差、美苏在冷战期间对非争夺、西方主导的国际金融机构在非推行新自由主义改革等原因,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总体上仍处于不发展状况,部分国家经济还陷入衰退。冷战后,一些非洲国家选择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西方制度和模式在非洲“水土不服”现象十分严重,几十年来并未为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改观。 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发挥执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特征和最突出的优势。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政党是现代化事业的引领和推动力量,政党的价值理念、领导水平、治理能力、精神风貌、意志品质直接关系国家现代化的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主旨讲话指出,政党要把自身建设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踔厉奋发,勇毅笃行,超越自我,确保始终有信心、有意志、有能力应对好时代挑战、回答好时代命题、呼应好人民期盼,为不断推进现代化进程引领方向、凝聚力量。 自主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表明,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历史、国情、文化等条件独立自主地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历史也已证明,付出丧失独立性的代价来谋求“依附性”发展的道路是不可能成功的,其结果是陷入各种“发展陷阱”,现代化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不懈追求的目标,以“人本逻辑”超越西方现代化所遵循的“资本逻辑”。富裕是各国现代化追求的目标,但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是共同富裕,首先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确处理增长和分配关系,把“蛋糕”切好分好,从而避免了一些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贫富两极分化、社会严重撕裂等问题。这是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的一个重要法宝。中国成功走出的现代化道路,使人民至上、公平正义等理念成为世界文明的重要内涵,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坚持走全面协调的发展之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全方位协调发展,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不走“串联式”领域继起的发展道路,而是“并联式”叠加发展的现代化,“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遵循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摒弃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老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倡导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有益经验,贡献中国智慧。 (作者:陈文兵,系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