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品东坡——读张花氏《东坡茶》

http://www.scol.com.cn(2023-1-13 9:05:0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朱仲祥
作者:朱仲祥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张花氏初中毕业回家种地、做瓦匠,后重回学校读书,考上大学,进入出版社工作。编务之余,他在东坡研究领域走出一条独特之路。《东坡茶》就是其中之一,也是他关于苏东坡研究的第二部专著。

  这是一部别开生面的苏东坡研究著作。张花氏撇开一般视角,独辟蹊径地选择从苏东坡与茶的关联话题入手,由此生发出诸多故事与思考,让我们品味到苏东坡身上所散发的幽幽茶香。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茶是具有很深的文化甚或人生意味的。张花氏的《东坡茶》,撇开诸多话题不论,单说苏东坡与茶的故事,从一杯沉浮与淡定的“茶”中品东坡,这样的选题角度新颖别致。

  但必须看到,本书的落脚点不是茶而是人,最终还是在研究东坡、品味东坡,还是在讲述人的故事。作者不只在谈东坡如何制茶、烹茶与品茶,而是东坡的故事与茶融合在一起,讲述东坡的茶道人生。

  苏东坡一生酷爱两样东西,一是酒,二是茶。他的酒故事很多,茶故事也不少。苏东坡不仅烹茶、品茶、悟茶,而且亲手种茶,“东坡”之名号就与垦荒种茶有关。苏东坡一生中留下的茶诗80多首,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张花氏巧妙地以“茶”为线索,串起苏东坡高低起伏、跌跌撞撞的人生足迹,让我们认识了另一层面、另一意义的苏东坡。

  本书开篇的序言,就从“蜀人作茶”开始谈起。蜀茶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源远流长,它的种植、制作与冲泡等一系列工艺,具有广泛的影响。文中介绍说:“陆羽《茶经》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这为我们提供了原生茶树在巴蜀生长的证明。”苏东坡生于斯长于斯,对川茶非常热爱与推崇,出仕后还四处传播蜀茶的烹制与品味方法,可见蜀茶于他影响至深。

  本书用了“舟行出川:岂惟煮茶好”为话题,开始苏东坡宦游人生的描述,及至来到汴京高居朝堂之上,春风得意时感觉“奇茶妙墨皆香”,后官凤翔,继而受排挤到杭州做通判,“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其后,他到密州、徐州、湖州、黄州,从“日高人渴漫思茶”到“周诗记荼苦,茗饮出近世”,一路茶香陪伴他度过人生的晦暗时光。再后来,从黄州到汴京再回到杭州,留下“从来佳茗似佳人”的千古绝唱。好心情没维持多久,又踏上荆棘丛生的流放之路。

  苏东坡一路上手提茶壶,走得踉踉跄跄,却还有心情吟哦“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依然是茶陪伴他度过人生的“至暗”岁月。

  宋元符三年(1100年)九月初九,哲宗皇帝驾崩,苏东坡在茶的伴随下,自儋州踏上北归之路。他到镇江遇见米芾,苏东坡亲煎麦冬茶招待,写诗说:“一枕清风值万钱,无人肯卖北窗眠。开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

  茶,串起了苏东坡的人生轨迹。从园圃中吸取天地精华而成茶,再于沸水的冲泡下翻滚腾跃热情洋溢,及至在澄明的茶水中宁静从容,云淡风轻。本书把握了茶与东坡二者的共性,将茶的生长、烹制到冲泡、品味的整个过程,与苏东坡的坎坷人生高度契合。茶的清香陶冶着他的性情,完善着他的人格,也使他不断升华人生的境界,在人生辉煌时不至于得意忘形,在颠沛流离中不至于沉沦绝望,始终保持着做人的本真与超脱。

  书中用文学的手法,详细描述了苏东坡与茶的诸多人生际遇和生动故事,包括在王安石变法中对茶农利益之争的几度论辩,包括与文人士大夫之间的茶饮交流,与僧道关于茶境的禅悟,还有对不同地区茶艺的深入查访、研究与探讨。也用讲故事的方式,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和愉悦感,充分展现了苏东坡动人的人格魅力,让其人性光辉在茶的清丽和芳香中闪耀,让人感觉苏东坡就是一盏韵味悠长的茶,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尤其感动我们的是,苏东坡对蜀茶的终生推崇和热爱。他多次向人推荐蜀茶的制作与冲泡,也多次在诗词唱酬中言及对蜀茶的怀念。在汴京,他写道:“茶为西南病,岷俗记二李。”在黄州,他吟道:“姜盐拌白土,稍稍从吾蜀。”

  无论离开家乡多久多远,苏东坡都忘不了故乡烹茶的工艺和味道。显然,他已把茶与乡愁融汇在了一起。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