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科技服务 助力乡村创新驱动发展

http://www.scol.com.cn(2023-1-25 8:17:55)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李长军
作者:李长军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当下,农业科技资源在区域间布局不均衡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而乡村是最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地区,我省更是如此。特别是省内一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盆周山区,走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道路,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必须深化农村科技服务。

  强化精准服务的理念。农业与科技融合是实现精准科技服务最有效的方式。农业与科技融合并非简单结合,而是将科技作为核心投入要素融入农业生产的过程,以科技创新实现农业的内生增长,增强农业竞争力。农业与科技融合也是资源要素的重新配置。作为核心要素,科技不仅参与生产,而且能带来现有生产要素配置与组合的优化与协同发展。协同发展是农业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融合的客观必然,是提高创新能力、创新效率并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另外,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持续在配套科技赋能的前提下做优做强乡村产业、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保持乡村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只有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牛鼻子”,把科技赋能作为产业腾飞的“助推剂”,才能真正实现科技与产业的“比翼双飞”。

  树立全过程市场导向。科技精准服务农业要牢固树立科技成果的全过程市场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农业科技成果首先要满足市场需求,才能被农业、农村、农民需要,进而实现价值、创造效益。因此,要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贯穿科研创新、实验示范、推广应用全过程的科技成果研发通道,真正创造出适宜进村入户的科技成果。这也倒逼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切实了解农户的要求、市场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的科技成果才能在农村发挥效用。农业科技成果只有坚持“姓农”定位,秉承“为农”初心才能为全省“三农”事业贡献更大力量。

  扎牢农村科普的根基。农村科普工作是实现科技赋能农业的基础性前提性工作。农村科普工作做扎实了,很多工作可以事半功倍。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必须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针对欠发达地区农民群众留守老人多、群众文化水平偏低等现实情况,“实”字诀更重要。科技部门在编写科普资料、开展科普培训时,要做到通俗易懂、好学好用,把专业术语转换成俗语,并结合农民群众身边具体的事例图文并茂地表述出来,在“书卷气”中融入“泥土气”,使广大农民群众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让科普工作更有温度。同时,科技工作者应担当科普的主力军,不仅要有沟通能力,还要充满热情。例如,一些科技工作者在农村推广饲养技术,单就技术谈技术,让农民机械操作,结果农民似懂非懂,药用了,但能起什么作用、用多了有什么害处、休药期到底有没有必要,都不一定清楚。这就是科普工作没做好,缺少对原理的阐释。实际上,优秀的科研人员未必就是合格的科普工作者,科普本身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在很多场合,完成一篇能使人愿读易读的科普文章,并不比写一篇给同行看的学术文章要容易。所以,承担科普责任的科技工作者要学会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解释科学问题。

  (作者单位:旺苍县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