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春节的“聚”

http://www.scol.com.cn(2023-1-30 8:34:39)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张雨
作者:张雨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第一个春节,绝大部分与之相关的事,都离不开一个“聚”字。

  这是一家人的团聚。大年三十,华灯初上,阖家团聚,得偿儿女之情、祖孙之情、夫妻之情,这一刻,生命意识重新唤醒,家风传承再次感知。家人是年味的最好诠释,是亲情的归属,是牵肠挂肚的起点,是理解宽容呵护思念,是沟通接纳和谐奉献。我们与家人相聚,不必想到社会角色的庄重严谨和有形无形的约束规定,只把生命原原本本铺展在各自面前。对于许多人而言,三年的思念,终于在这一刻得到释放。无论各种职业,无论身在何方,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线上线下,每个人都怀揣一份对团聚的渴望,一份对家的惦念,这就是我们的中国式幸福。

  这是一群人的欢聚。梁漱溟先生总结国人特征,提出“相与之情厚”,通俗地说,就是人情味浓。时隔三年,此次春节这一特征尤为明显。火锅店里,邀三五好友,推杯换盏;鹤鸣茶馆,聚昔日同窗,笑闹生趣;邻里相邀,良朋结伴,互道祝福,互传善意……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比之过往,处在这种特定时期的欢聚,更具一种善文化的约束力,其催生的情感连带机制,为每个参与者赋予正向价值。我们在这个春节与朋友相聚后,感觉自信与热情,人和人更加团结,对待关系的理解更为积极,这种种正向价值,不仅有利于维系社会关系,还有利于修复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是国人精神的凝聚。春节,不仅整合家庭情感、社会情感,更凝聚国人精神。这些天,大人孩子的节日装,喜庆主题从未变过;门上春联,文字水平可以相差很远,味道、内容、感受却出奇一致;处处的福字、窗花,错落有致的中国结……一片片红色辉映着蓝天,燃起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从古至今,没有哪个节日能像春节一样,以高度契合的互动仪式,将华夏子孙如此强烈地凝聚在一起,特别经过疫情防控后,那一个个相异而又相似,饱蘸情感的春节故事,催生一种共同的正向记忆与家国情怀,让所有人感受到生命本源的同一性,形成强烈的生命共同体意识,凝聚成一股和衷共济的精神力。

  团聚、欢聚、凝聚,这个春节的“聚”,不仅体现团圆、和睦、天下一家的世界观和古老智慧,也体现着今人对未来的乐观与自信,更让每一个人的血缘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融入整个民族的生命中。这样的节日,深深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文化,永远是我们自信的基石。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