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评论:以水土保持为美丽中国添色增彩

http://www.scol.com.cn(2023-1-5 14:03:4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徐永霖
作者:徐永霖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指出,水土保持是江河保护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要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要,坚持问题导向、保障民生,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施策,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

  纷繁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可归咎于环境污染、水土生态退化、资源衰竭,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中,水土生态是生态与环境的主体、资源的载体,是重中之重。可以说,水是生命之源,土是万物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自然的水土生态是地球历史长期演化的结果,比人类的历史还要久远。人类在漫长的采集狩猎时期至农业文明时期,对地球水土生态的影响是微弱的。近代以来,工业化特别是城市化给地球水土生态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地球表面原生地貌及水土生态被大面积改变和破坏。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不断与水土生态打交道的历史。人类过往已在地球上创造了农田、牧地、林地等,一般来说,其地质地貌是自然原生的,没有经过人类的强烈扰动,人类只是利用地表土壤和气候条件,种植农作物、牧草和林木等,发展农牧业和林业生产。目前需要控制城镇化扩张所带来的对农田、牧地、林地等自然水土生态的改变和破坏,避免钢筋水泥化。江、河、湖、海等自然水土生态已经遭到破坏的,应遵循水土生态规律,科学地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自然水土生态情境下的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存发展的根基。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矿山开采、交通建设、房地产开发、水利工程和工业园区建设等行为,对自然水土生态和生物生境造成了改变和破坏。这种情形下,需要建设和再生人工水土生态,再造生物生境。由于地质地貌已经不再是原生的,土地被强烈扰动,岩土被搬运,有的还被大量钢筋水泥化,需要进行植被复绿,构建水体,创造新的、人工的水土生态和生物生境。采取以生物量平衡为基础的生态补偿方法,破坏多少植被,恢复多少植被,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水土生态平衡,也是一种较有效的方法。

  放眼广袤的中华大地,不论是坡耕地众多的长江中上游,还是有水存不住的西南石漠化片区;不论是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还是侵蚀沟严重的东北黑土区,都在与水土流失进行的漫长较量中,上演着濯濯童山披绿裳,条条沟梁尽苍翠的嬗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源头上保护和修复水土生态,维护水土生态平衡,防止人类对地球水土生态的进一步破坏,形成良好的水土生态系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编辑:盛飞
校对:袁玥
责编:邓强
审核:黄志凌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