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新时代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总抓手

http://www.scol.com.cn(2022-12-5 7:50:34)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丁任重
作者:丁任重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新战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新部署、加快四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方案

  ●“四化同步”是推进四川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城乡融合”是四川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五区共兴”是四川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的主要任务,是四川新时代发展的新纲领和动员令,必将引领未来四川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其中“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新战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新部署、加快四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方案。

  四川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新战略

  “四化同步”是推进四川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党就着手加快经济建设,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具体体现在“四个现代化”的提出。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四个现代化的任务。1964年底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又进一步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基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又重申了四个现代化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我们党又提出“新四化”的理念。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由此可见,“四个现代化”或“四化同步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内容、本质要求,并提出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是“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因此,省委提出“四化同步”新战略,是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加快四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城乡融合”是四川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时提出,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还出现了城乡分工和城乡分离。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城乡分离演变为城乡分化和城乡对立。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城乡必然走向融合,因为在公有制基础上,通过合理布局生产要素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报告提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而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关键点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普及,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在农村经济发展基础上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省委提出“城乡融合”新战略,是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加快四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五区共兴”是四川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地大物博,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更加上各种历史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采取科学的区域政策,着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施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和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四川省委提出“五区共兴”新战略,是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加快四川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四川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新部署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优化国民经济布局、构建新发展格局而实施的一个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事关全局的战略性工程,党的二十大将其列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必须作为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总牵引,加强与重庆方面全方位协作,在协同共进、互利共赢中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合力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定位是: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纲要》就重要经济中心的建设进行了全方位规划,涉及提升双城发展能级、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分类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县城发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发展现代化服务业、建设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优化创新空间布局、提升协同创新能力等方面。省委提出的“四化同步”,涵盖了上述各方面工作,是对建设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的重要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城乡要素流动不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仍然存在。在成渝地区有成都、重庆这样的超大特大城市,也有边远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纲要》指出:“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为目标,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加快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纲要》还提出了多方面的政策措施,如在推动城乡要素高效配置方面,要促进城乡人口有序流动、深化城乡土地制度改革、增强城乡建设资金保障等;在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方面,要推动城乡一体规划、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在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方面,要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培育高品质特色小镇、着力发展优势主导特色产业、打造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等。省委提出“城乡融合”,是对上述规定的具体落实,是对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重要支撑。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是由两个超大特大城市为核心、以两个都市圈为引领的跨行政区的区域经济合作。这种区域经济合作成功的关键,就是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即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的改革。《纲要》指出:“支持在重庆都市圈、成都都市圈以及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等地,率先探索建立统一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的规划管理体制,试行建设用地指标、收储和出让统一管理机制,探索招商引资、项目审批、市场监管等经济管理权限与行政区范围适度分离。”而省委提出的“五区共兴”,涉及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协调、合作和交流,如发展“飞地经济”、共建产业园区、共同扶持重大建设项目等体制机制的改革,这是对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重要支撑。

  四川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方案

  “四化同步”是建设四川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内容。一是建设制造强省,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着力建设高端产业和未来产业,不断提升制造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二是加快数字四川建设,推动基础设施信息化升级,推动企业行业信息化改造,推动经济社会信息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三是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方向,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城镇化整体布局。四是把农业大省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组织、生态振兴;加强和守住基本农田建设,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开辟“天府第二粮仓”;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

  “城乡融合”是建设四川现代化城乡体系的核心内容。四川是人口大省,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仍然较明显。促进城乡融合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因素,要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现代文明向乡村传播,加快形成城乡共同繁荣新局面。

  “五区共兴”是建设四川现代区域发展体系的核心内容。四川是地域大省,拥有平原、盆地、丘陵、高原等类型区域,发展水平和基础差距较大。“五区共兴”战略是四川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禀赋条件和发展基础差异,高水平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建强动能更充沛的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做强支撑更有力的次级增长极,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促进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共兴。

  (作者系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宏观经济组副组长、西南财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