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文艺不是简单复制 要防止“形式先行”

http://www.scol.com.cn(2022-8-12 11:11:12)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李婷
作者:李婷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8月5日,国家大剧院歌剧电影《爱之甘醇》在咪咕音乐平台“艺术放映厅·周末音乐会”进行线上展播。8月至9月每周末,国家大剧院精选的16部舞台艺术影像作品将以“舞台艺术云影院”“仲夏音乐会”“风华国乐”三个板块为主题,为观众呈现数十场艺术狂欢。

  无独有偶,在四川本土,继7月底来蓉参加全国优秀舞剧邀请展演的舞剧《醒·狮》通过线上演出成为“爆款”后,不少戏剧、演艺工作者纷纷加入线上展播的热潮。8月初,四川省第二届“剧美天府”优秀剧目展演季参演剧目《金沙江上那座城》、第五届红原大草原夏季雅克音乐季、成都城市音乐厅艺术夏令营等陆续云上开演……

  “云端”文艺的风生水起,既是疫情防控背景下,院团、剧场探索剧场艺术与观众联系的新途径,也是数字化时代,传统舞台面向未来借助媒介技术拓展潜在空间的顺势而为。但在热潮中,尤其应保持冷思考。应看到“云端”文艺不是简单复制,盲目跟风的“形式先行”,“一拥而上”的线上直播,往往会忽略直播的“有效价值”,造成不少“无效参与”的现象。

  从演艺主体看,并不是所有的演出项目都适合网络直播。在舞剧《醒·狮》直播破圈前,还有北京人艺的经典好戏《茶馆》直播,也在戏剧爱好者朋友圈“刷屏”。可以看到,这两部剧的共同特点,是剧目本身具备雄厚实力、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目前有些剧目本身市场影响力有限,内容老套,观众知晓度低,可能免费直播,大家还会感兴趣,有利于市场推广。但此时若跟风上线付费直播,恐怕只会徒增观众看剧门槛,更无人问津。另一方面,单场直播的成本至少是上万元,若本身为小成本项目,而付费参与观众少,直播只会徒增剧目额外成本。

  从直播内容看,若盲目、简单地录制线下内容,也无法凸显网络直播的附加值。某些演出直播,只架上个直播机位,一直“一镜到底”,让本来富有动态感的演出,死气沉沉,令人徒增困意。现场感是线下舞台、演出作品的一大魅力,而一场优质的线上直播,可通过近景、特写、远景、叠画等特有方式,还原现场感,给舞台表现力加分,让宅家的网友体会坐在前排看演出的感觉。

  此外,网络演艺直播如果没有线上运营,会沦为“空壳”,无法体现网络与观众的互动感。每场直播是否付费,价格高低,前期海报上的二维码入口,后期渠道分发和版权维护,都需要留心。个别直播演出前草草开始,也不管观众在直播间反馈的音画不同步等体验感差的问题,或是直播、回放了版权方不允许的过长内容,最终都会给演出减分,不利于行业发展。

  重视用户体验的运营,才是用心思考后的互动演艺直播艺术。四川人艺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金沙江上那座城》就是一个很好的直播互动案例。这次直播专门结合剧情,把剧中“90后”角色漆小花请出来,与年轻网友在直播间互动。直播时与当地的文旅资源嫁接,送观众与剧情有关的当地特产、文创产品等。值得一提的还有,上海室内彩虹合唱团的“七夕抖音直播”,在中场休息穿插幕后探班、成员采访的彩蛋,增加了直播的互动性和区别于线下单场演出的独特性。此外,四川著名评书艺术家李伯清,在直播内容中根据网友的及时反馈留言,逐一回答并带出“笑点”,收获不少短视频平台粉丝。

  线上数字化产业是戏剧文化创新传承的一部分,直播参与者应保持戏剧初心,不盲目跟风,用心思考再“入局”。毕竟,直播是为了突破时空局限,把剧目推广给更多观众,反哺戏剧本身,而不是为了直播而进行一场直播。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