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视角”洞悉世界“大历史”——序章夫《图腾与废墟》

http://www.scol.com.cn(2022-8-12 11:06:49)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李舫
作者:李舫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1

  1949年,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其新作《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轴心时代”。

  雅斯贝尔斯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这个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雅斯贝尔斯将人类文明的这个时代命名为“轴心时代”。

  章夫的这部《图腾与废墟》,正是围绕着“轴心时代”徐徐展开的一部文化散文力作。他用比较视野,以实地探访姿态,进行着艰难却有趣的中外文化的对比和考察。

  全书共分6个部分。即,祠、宫、城、堡、人、家。这六个字,犹如六盏明暗不同、色彩缤纷的指示灯,把我们引向6个不同的方位。这6个方位,又恰如六条射线,给人以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它既指向“他者”,也指向不同的文明与文化,或许正因为此,这个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

  2

  与埃及文明媲美的,要数“不远处”的印度文明。章夫巧妙地将印度文明聚焦到一座小小的“通天塔”上,这座塔名叫顾特卜塔,离印度首都新德里仅15千米,可算作新德里的城郊。同古老的中华文明一样,印度文明同样是厚重的,而作者举重若轻,将伟大的印度文明浓缩到一个遗址——顾特卜遗址中的一座塔——顾特卜塔身上。这样的构思与谋篇布局,是因为作者有着新闻从业者的敏感,又有着文化研究者的丰沛。于是,在宏大叙事之余,作者不时挖出一些读者所需要的细节,以加深印象,起到管中窥豹之效。

  无论是欧洲古罗马斗兽场,欧洲文明的地标克里特岛,还是雅典卫城的一组组震撼人心的群雕,章夫都十分熟练地拿起历史的望远镜,从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各类信息中,梳理出某种逻辑,再揉搓丰富的历史知识,从而“端出”一盘适合读者品味的精神大餐。

  这样的揉搓并不容易,历史信息如此纷繁复杂,良莠杂陈,东西方文明的差异如此鲜明,要用庖丁解牛般的功夫使读者豁然开朗,的确需要不一般的技巧与丰厚的历史知识垫底。

  3

  章夫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历史专家。正因如此,他不必囿于历史上的一时一事、一城一池。他站在时间的前沿,站在人类历史的高处,居高临下,俯视众生,恣意挥洒着纵横捭阖的激扬文字,观照东西方文明的一座又一座巅峰。

  难得的是,章夫不论在哪里,都没有一头扎进历史的厚重之中故作深沉,而是深入浅出,收放自如,有时如万花筒般引人入胜,有时又如临深渊般沉着理性。在他的笔下,历史与现实中不断穿越,趣味性与思想性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故事背后有道理,历史里面有史识……随意地转换,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是需要丰厚的学养与扎实的文字功底作铺垫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章夫在第5部分“人”中,给我们塑造了东西方不同的人物形象——属于女人的巴黎,属于三个女人的卢浮宫;千年吴哥,微笑着的石头,微笑着的人;奥斯陆650尊裸体雕像,洞穿“生命链条”中的每一个“我”……人的生命轮回与历史的时间轮回如此这般契合在一起。

  “夫天者,人之始也。”无论是历史还是当下,都是“人”的杰作。千年吴哥在章夫的笔下,是如此轻松而诙谐,那些微笑着的石头,微笑着的人看似没有了历史厚重感,但这恰恰是写作者的高明之处,将厚重的历史隐藏在轻松的文字之中,这或许正是章夫所追求的效果。因为,历史虽然很苦涩,我们却可以用美去品出高下。

  4

  我们注意到,此书6个部分中,之前5个部分都是“他乡”,只将最后一个部分留给了“家乡”。书最后一个部分是“家”,章夫巧妙地用5个历史切片,来体现“家”的厚重——

  落凤坡,一个现实中原本不存在的地名,成了中国历史上看不见的十字路口。章夫笔下,中国历史进入三国混战时,一切起因都源于庞统这块“多米诺骨牌”的倒下。刘备原先计划以庞统为辅翼直下成都。庞统身亡,让诸葛亮不得不提前离开荆州,进入川中;因为诸葛亮的离开,以致关羽大意失荆州;关羽的败亡,引发刘备讨伐东吴,夷陵一场火烧光了蜀汉的家底和刘备的寿数,也让蜀汉的国运彻底改变……以致诸葛亮后来的北伐,渐成强弩之末。

  这样的历史结局,如一个连环套,一环套一环,精彩纷呈,让人为之惊叹。故而章夫认为,大的格局之变,往往都是由一个小小的不经意间的意外而造成的。

  落凤坡如此,云顶山也不例外。南宋帝国的版图就像一只碗的侧边,碗口对着北方,首都临安(今杭州)在碗的东面,最西的边沿就是四川。1242年的云顶山,是成都平原一堵“挡风的墙”。1242年,一代名将余玠将军在这写下了南宋王朝的凛冽风骨。因为有了余玠,蒙军用了整整51年时间,方艰难地拿下四川。余玠的突然辞世,四川百姓“莫不悲慕如失父母”。

  看似在写云顶山,在写南宋一方官吏余玠。而章夫更在意的,是“一山一人”背后的南宋基业,是想让读者透过这长长的显微镜,一窥历史的“微”生物。

  人们或许对南宋的余玠不太熟悉,而章夫“家”中的另一位人物颜真卿,却是一位铮铮铁骨般的历史名人。

  从一个书家的命运作为历史切片,解剖中国人文现象。无论从哪方面来说,生于唐代的颜真卿都是不二人选。颜真卿与四川的情缘不浅,镌刻于四川南充仪陇新政的《鲜于氏离堆记》为颜真卿54岁所书。54岁,正是一个人年富力强之际,也正值颜真卿书法艺术中期。摩崖大字,丰硕伟岸,气势磅礴,震撼人心,不愧为颜书大字的杰出代表。历朝历代书法名家的排行榜,算得上另一个版本的历史晴雨表。就书品而言,颜真卿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改变了汉字的外表形象;就人品而言,颜真卿更是为悠久的中华文明树立了一个铮铮铁骨的士大夫典范。

  此文从颜真卿入手,让我们认识了离堆,认识了新政。更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一座离堆和一位书坛巨匠的千年邂逅。

  无论是历史上看不见的十字路口落凤坡,还是因家国破败而不愿侍新主不得已而留下的《陈情表》;无论是贰贬入蜀,人生不得意而远离庙堂的忠臣良将,还是为抵御外敌铸成可歌可泣的民族精英……一切都因“家”而起、因“家”而立、因“家”而鉴。

  5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如同读万卷书。世界是一本大书,章夫徜徉其间,吸收养分与营养。这35篇文章是作者历时20年,游历五大洲,30余个国家,80余座城市后留下的思想的珍珠,既是一本地理历史人文游记,又是集可读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哲思类读物。

  远古时候,丝绸成为东西方之间沟通交流的一座桥梁。原本只是为了贩运丝绸的“丝绸之路”,在地理上,它是跨越亚欧大陆的一条通道,但它对于世界文化的意义却远非如此。它的东西两端,分别是东西方文明的源头,就像织造丝绸的经纬线一般,它将中国、印度、埃及、美索不达米亚这些古老文明编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永不枯竭的思想源泉。

  在章夫的书中,有“大历史”也有“微生活”。相比浩浩荡荡的“大历史”,微观的“生活史”似乎并不那么“显耀”。不显耀不代表不重要,相反,它是文明交流、文化融合的巨大动力。难能可贵的是,章夫在搜寻充满着人间烟火气息的“微生活”,用以推动“大历史”的滚滚江河。章夫让我们看到了历史作为无数个具体而微的生活的总和,是围绕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所构建起来的一个绵延不息的历程,充满了烟火气,活灵活现,可以触摸,可以感同身受,可以自如地进入其中,也可以直观感受到历史真实的生活气息。

  不可否认,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全球化时代,只有了解世界,才能更好地理解当下。

  章夫的脚步轻灵中有沉重,思考沉重中有飞扬。英国史研究专家钱乘旦先生曾说:“在许多国家,包括我们的近邻,世界历史的教育已经超过了本国历史的教育,外国历史课程占百分之六十甚至更多,本国历史课程只占百分之四十或更少。外国史教育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教育,中国的公民也应该是世界公民。”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