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更多“润物无声”的城市文化空间

http://www.scol.com.cn(2022-7-15 11:10:06)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余如波
作者:余如波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7月3日,开了14年的白夜·宽窄店,度过了它的最后一晚。翌日有人在微信朋友圈感慨:“来的人太多,坐下就不敢动,一动位子就没了。”

  盛况可见一斑。其实白夜并非“退场”,只是将工作转移到成都另两处空间。在此情况下,仍有这么多人自发前来,很难简单视之为“跟风”。

  自其由诗人翟永明、艺术家何多苓等创立以来,白夜便致力于国内外优质文学与艺术的交流与传播,成为不少人心目中成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符号之一。用翟永明的话讲,14年间,白夜·宽窄店“不过是做了几百场活动”:诗歌朗诵会、艺术展览、电影放映、戏剧沙龙、音乐演出……14年的时间不算太长,然而在一个品牌快速更新迭代的时代,这些文化活动形成足够的影响力,滋养了一批又一批文艺爱好者。

  初次去往一座陌生的城市,不少人往往会选择两种类型的地点放松身心:一是以自然风光、人文风情著称的旅游景点,二是美术馆、剧场、书店等各类文化空间。前者代表了城市的资源禀赋和历史积淀,后者则映射出城市当下的活力。

  而在一处城市文化空间中,历史与当下还能得到有机结合。笔者在白夜参加过两次活动,一次是成都建筑师刘家琨的长篇小说《明月构想》首发式,另一次是成都籍历史学家王笛的新书《袍哥》分享会。两个活动的内容各具特色、受众并不重叠,但它们呈现于同一空间,无疑能体现城市文化的多元、异质与包容,向外界展示成都当代文化生活的多种面向。

  因此,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成熟的、持久的、有活力的文化空间能起到双重作用:对内,它们构成城市文化生态中的重要一环,为“同好”们打造了一处交流场所;对外,它们延续着城市的文化根脉,塑造并展现了城市的文化形象。

  咖啡馆之于巴黎便是如此。从18世纪开始,咖啡馆就构成了巴黎特有的城市空间,由此渐渐成为巴黎乃至法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来,海明威、萨特、毕加索等大量时代先锋人物背后,往往有一个或多个咖啡馆存在。在这里,人们谈论文艺、社会乃至国家大事,引领了若干思想、文化、社会浪潮。

  这种力量润物无声,但又不可小觑。我们可以发现,白夜主打的诗歌、小酒馆主打的摇滚和民谣音乐,似乎正是当代成都两大颇有代表性的文化。在笔者看来,这或许并不完全是一种巧合。例如,今年初刚刚度过25岁生日的小酒馆,就“孵化”并推出了声音玩具、马赛克、秘密行动、海朋森等一众本土优秀乐队和音乐人。

  当我们谈论一座城市时,究竟可以谈论什么?或许除了往昔的历史荣光,更应有大量“时代之声”。更多“小而美”而又充满“交互性”的城市文化空间,并不是为了“贴金”,而是真正提升其软实力,引领城市文化“破浪前行”。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