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甲骨:不该被忽略的学术富矿

http://www.scol.com.cn(2022-7-10 9:47:06)  光明日报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李雪山
作者:李雪山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编者按

  说到甲骨,人们通常想到的就是甲骨文。其实,目前发现的甲骨,更大数量的是不带文字的,也就是学界所说的“无字甲骨”。

  过去,这些无字甲骨不被重视,也因此遗漏了大量没有文字记载的信息。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化,无字甲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其学术价值也日益彰显。

  无字甲骨是指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出土且没有文字信息的龟甲和兽骨。

  无字甲骨在早期发掘和收藏过程中,人们往往弃之如敝屣,不受重视,导致目前无字甲骨的准确数字难以统计。但仅据部分科学发掘的统计数字看,出土总和达到24781片。传世收藏方面,海内外机构和个人的无字甲骨收藏数量也是相当可观,如山东省博物馆所藏甲骨总数8080片,无字的达到4412片;再加上无字甲骨历史上曾经挪作他用,如当作刀尖药治病和制作伪刻甲骨谋利,遭到大量毁弃。据李学勤先生推测,殷墟发现的有字与无字甲骨的比例大约为1∶3,如此算来,无字甲骨竟多达45万片,数量远超有字甲骨。

  无可替代的学术价值

  古人凡事必卜,出土甲骨就是商周时期祭祀留下的产物。商代以龟甲为占卜用具,商末周初则是卜筮并用,占卜的目的就是对当时祭祀、征伐、天文、历法、气象、农牧业、田猎、宗族和方国等方面问卜吉凶祸福,可见占卜是商周时期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恢复和还原古人的占卜场景,研究其占卜流程及卜法制度,探讨古人的吉凶观和宗教观才是甲骨研究的应有之义。

  作为距今3300年前的甲骨学材料,它所代表的古代文明仍然有很多待解之谜。一是重构和复原商周时代甲骨占卜的原理和流程。以往有关占卜制度的研究,多以甲骨文和传世文献为依据,忽略了甲骨实物本身携带的信息资料。无字甲骨等非文字资料在重构商代甲骨占卜流程方面,比文字信息有先天的优势。因此,对它的深入研究可以重现和复原三千年前古人甲骨占卜的图景,解决千古疑案——何为吉、何为凶。二是重新审视中国早期礼制的起源问题。孔子曾经谈到三代的礼制,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他说夏商之间、殷周之间的礼制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我们认为的确是不易之论,学术界那种认为中国古代礼制起源于周初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

  再如,可以根据无字甲骨上的攻治痕迹和钻凿形态作为甲骨分期断代的标准,构建以无字甲骨自身为特征的分期断代体系,进而帮助确定每片甲骨的时代等。

  甲骨文并非甲骨学的全部,有字甲骨和无字甲骨都是甲骨学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和认识甲骨学很有必要。

  兵微将寡的研究现状

  目前,甲骨文字研究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多数学者没有关注无字甲骨及其所蕴含的非文字资料,厚此薄彼的现象十分严重。其实,无字甲骨携带了大量的天然信息、整治信息和关联信息:天然信息包括甲骨实物正面、反面、侧面的信息以及取用制度、材质种属、尺寸辨相等,整治信息包括攻治、钻凿、烧灼、卜兆、刮削、截锯、钻孔等,关联信息主要包括甲骨缀合、习刻、文例、甲骨图画、涂朱填墨、数字卦爻、毛笔、甲骨片上棉布纺织品,以及利用旧骨作伪等。这些都为甲骨学的史学研究提供了无可替代的信息,助力其开拓新的领域。

  甲骨自1899年发现以来,学者以占卜流程、卜法制度及甲骨形态等为研究内容,初步奠定了无字甲骨研究的面貌。但由于长期得不到重视,研究仍然没有取得长足的进展。

  一是在甲骨著录方面存在缺陷。首先在内容方面,无字甲骨几乎没有著录;其次是著录方法有待改进。过去甲骨的著录是以拓本和摹本为主,缺乏清晰的照片。现在学界认识到不仅要拓、摹、照三种方法并用,而且要对无字甲骨的细节加以描述和文字说明,以满足学者研究甲骨材料的需求。

  二是在研究内容上存在缺环。无字甲骨的钻凿形态、占卜流程与卜法制度等方面研究还停留在粗浅层面,导致不能认识甲骨占卜的原本面目,影响了我们对甲骨和甲骨文的认识。

  三是无字甲骨这类非文字资料的数据库建设得不到关注,亟需提上日程。

  回顾研究历程,无字甲骨研究依然是一个薄弱环节,亟待改变。

  大有可为的前进方向

  21世纪初,甲骨学家黄天树先生首次提出“甲骨形态学”的概念,拓展和延伸了甲骨学的研究范畴。但从研究内容这一角度看,我们认为“甲骨非文字资料”的概念似乎更准确和切合实际。

  甲骨非文字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目前一直停滞不前。这一整理,从内容上看,应该包括天然信息、整治信息和关联信息。无字甲骨著录也要采用与甲骨文相同的拓、摹、照三位一体的方法,还要辅以文字描述与说明,如朱书、墨书、涂朱、涂墨、甲骨种属、尺寸、形态、钻凿与卜兆形态、锯截和刮削等信息。因此,无字甲骨资料的搜集、整理、著录乃至“非文字资料”数据库的建设仍有大量的工作可做。

  当前,甲骨文字考释的难度越来越大,其研究已经陷入了瓶颈。与之相反,非文字资料的整理和研究还存在很大的提升和突破空间。无字甲骨在研究商周乃至更早时期中国的占卜礼俗、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方面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无字甲骨的研究符合了今后甲骨学发展的趋势。随着国家对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冷门绝学的重视,有必要整合学术力量对甲骨非文字资料专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使甲骨学和商周历史的整体深入研究达到一个质的飞跃。

  总之,无字甲骨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是被忽略的学术富矿。改变当前的薄弱现状,促进甲骨学研究的全面发展,是甲骨学者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李雪山,系河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是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商代甲骨非文字资料的整理研究和数据库建设〔编号:20&ZD305〕阶段性成果)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