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习近平经济思想贯彻落实到经济工作各领域全过程

http://www.scol.com.cn(2022-7-18 10:14:32)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陈建奇
作者:陈建奇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国内外经济发展新形势新挑战,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成为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写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系严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纲要》将其基本内容梳理归纳为十三个方面,全面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经济领域的原创性贡献,是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有助于推动广大干部群众更好把习近平经济思想贯彻落实到经济工作各领域全过程。

  深刻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体系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根本立场、发展理论等方面构建了完整的理论框架,回答了谁来领导经济工作、经济发展为谁服务及如何发展经济等重大理论问题

  习近平经济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新境界。《纲要》将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放在第一和第二部分,强调习近平经济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间一脉相承的关系,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根本立场、发展理论等方面构建了完整的理论框架,回答了谁来领导经济工作、经济发展为谁服务及如何发展经济等重大理论问题,作出许多原创性理论贡献,形成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成果。

  习近平经济思想回答了谁来领导经济工作的重大问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的理论问题。党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很多特点和特征,但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全面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水平,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必然要求,也是政治制度的优势。加强党中央对发展大局大势的分析和把握,及时制定重大方针、重大战略,作出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工作,确保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习近平经济思想回答了经济发展为谁服务的重大问题,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本立场的理论问题。马克思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本质,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决定的,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

  习近平经济思想回答了如何发展经济的重大问题,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发展的理论问题。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大局,把握规律;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决扫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相机抉择,开准药方,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革产生深远影响;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这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成果,成为新时代如何发展经济的理论指引。

  深刻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

  ●对进入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等进行了深刻阐述,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进入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和战略抉择,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纲要》对“三新”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等进行了深刻阐述,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纲要》的第三部分——进入新发展阶段,回答了新时代为何还要发展的重大问题。客观评估新发展阶段还要不要发展的问题,是新时代经济工作谋篇布局的基本出发点。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这既是中国取得巨大历史成就的实践经验总结,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作为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也不应该改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作出这样的战略判断,有着深刻的依据。就理论依据而言,发展社会主义不仅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而且是需要划分为不同历史阶段的过程。从历史依据来看,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就现实依据来讲,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

  《纲要》的第四部分——坚持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如何转变发展方式方法的重大问题。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新时代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纲要》的第五部分——构建新发展格局回答了新时代怎样推动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打通上下游、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堵点,补齐各环节流通循环的短板,实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全链条的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的小循环,不是每个地方都搞自我小循环,不是层层要搞省内循环、市内循环、县内循环,而是建立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强调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要放弃对外开放而搞闭关自守,而是在我国深度参与全球分工融入国际大循环的同时,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积极发展国内大循环,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表面是发展问题,但深层次体现为改革问题。

  深刻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主题主线

  ●明确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纲要》的第六部分明确,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更明确地说,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改革开放推动中国进入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物质基础得到显著提升,商品服务高度丰富,当前有些产品甚至出现了产能过剩问题,短缺经济时代已经过去,发展唯GDP论的导向正经历巨大变化,经济工作不再简单局限于做大蛋糕,而是要把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放在突出地位,经济要重视量的发展,但更要解决质的问题。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经济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标准。

  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本质上是公平与效率问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发展,不少人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但有些地区经济社会仍然较为落后,收入分配、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亟待稳步推进。与此同时,我国经济虽然进入第二大经济体,但产业分工总体仍处于中低端,发展中国家地位仍然没有改变,生态环保问题亟待稳步解决,这些都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

  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竞争力和影响力,通过创新驱动实现生产生活的全面改善。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破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只有敢于创新、勇于变革,才能突破世界经济发展瓶颈。所以我国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高水平对外开放既明确了对外开放的方向,也描绘了对外开放的宏伟蓝图。我国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包括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也包括开放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深刻体现了我国深化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决心。在开放布局上,坚持沿海开放与内陆沿边开放更好结合,以高水平开放完善对外开放布局。在开放方式上,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以高水平开放拓展国际经贸合作新空间。在开放水平上,坚持制造领域开放与服务领域开放更好结合,以高水平开放促进结构优化。在治理机制上,坚持多边开放与区域开放更好结合,以高水平开放做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建设者贡献者。

  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要求

  ●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把习近平经济思想自觉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各方面

  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好经济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经济思想上下更大功夫,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把习近平经济思想自觉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各方面。

  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经济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中心工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党中央必须负总责、实施全面领导,这是确保经济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遵循正确道路发展的必然要求。未来一个时期,我们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和挑战,更需要我们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要坚持宏观和微观、国内和国外、战略和战术紧密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及时研究重大战略问题,及早部署关系全局、事关长远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专业化能力,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及时制定各项决策、完成各项任务,确保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一项大政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加强和改善制度供给,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促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夯实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保障市场公平竞争;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制;坚持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强化法治保障。

  加快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着力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更加注重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既要重视发展不断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又要重视民生保障、缩小差距和兜住底线,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积极推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做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良好舆论环境。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越是开放就越要注重安全,不管是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是国际经贸合作的深化,都必须牢牢守住安全底线。要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维护金融安全是保障经济安全的主要内容,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强化产业安全是保障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是宏观经济的依托,产业发展偏离度过大或者产业自主能力下降,都将导致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动摇甚至崩溃。提升国家经济安全,重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作者系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评论编辑:盛飞校对:余普审核:赖永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