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及万品 动植皆文——读蓝晓诗集《聆听高处》

http://www.scol.com.cn(2022-6-10 10:55:01)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杨献平
作者:杨献平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蓝晓土生土长于阿坝,和那片土地的关系是天然的。因此,在她的诗歌当中,处处体现了一个诗人对于一片地域上万物的关注与热爱。如她在《路过当雄草原》一诗中所写,“名字叫央金的小女孩欢快地奔跑/棕黄色的小猎犬在她身后追赶。”奔跑的小女孩,无边的草地,还有一只猎犬在旁边跟着,如此的情境,是草原上最常见的,也是一种质朴的人和自然的和谐之歌。再如她在《芦苇海》一诗中所写,“通体透明的水妖悄无声息地出行/晨光里,蓝的色泽四溢……由绿到黄再到白的芦苇/站在季节的风里/轻触水妖蓝的腰身/远处飞来的鹭鸶、野鸭欢快地歇息。”高原的日常风景和自然存在,在蓝晓的诗歌里,得到了灵性的呈现。

  蓝晓没有像大多数人,对自身周边的事物熟视无睹、见怪不怪,而总是能够敏锐地发现,这一点极其可贵,也是诗人和作家必备的素质之一。“风躲在岁月的缝隙 看见/一棵又一棵树疼痛着/以最美的姿势倒在五花海里/连同它们的故事渐次沉底”(《倒在五花海里的树》)。“整个下午,我们的目光都跟着麦田一起生长/这个时节,麦田正由绿转黄/阳光站在高处,尽力伸长翅膀/抚慰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村庄”(《巴郎的麦田》)。从这些柔性化的诗歌当中,我看到的是一个极其细心的观察者,一个富有诗歌自觉性的诗人的耐心。

  蓝晓的诗歌,总是在委婉之中,以平静的方式,轻柔、真诚地触动人心。“在高原,我在那些黝黑的身体里/听见了千年的呼吸和歌谣/它们从远古的路上走来/和着哗哗啦啦、叮叮咚咚的流水声响/在时光的转折里奔腾、沉淀”(《尼西黑陶》)。如此生动的现实生活,在阿坝之外的人看来,有一些近乎神话的意味。可在高原上的人们却习以为常。在《桃坪羌寨》一诗中,蓝晓写道,“那一块块垒砌的石头像种子/桃坪的故事从布茧的手心开始生长/木门窗立起的家/迎着杂谷脑河的风‘吱呀’地叫。”诗人在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诗意化上,以简约、干练且具有诗性的诗句,完成了对民族屋居的穿透性书写,这一点,也是令人喜欢和钦佩的。

  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诗歌乃至其他文学作品,更重要的是“自然而然”,发自肺腑和内心的真情真诚。

  诗歌是高度凝结的“现实”和“想象力”,也是抽象化的“意义”和“情感”。蓝晓的《聆听高处》诗集,是对处在阿坝高原、龙门山断裂带之中的一方奇崛水土的由衷致敬,也是一个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周遭之后的深情表达和艺术呈现。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