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耦合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发展 加快形成科技创新体集群

http://www.scol.com.cn(2022-6-27 10:47:28)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盛毅
作者:盛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织的大背景下,促进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协同发展,以科技支撑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已成为重塑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变量。表现在实践中,就是制造业成为科技创新主战场,科技创新引领制造业跨越。

  四川如何协同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发展,破解科技与产业“两张皮”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调研指出,推进科技创新,要在各领域积极培育高精尖特企业,打造更多“隐形冠军”,形成科技创新体集群。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也提出,构建富有四川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

  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发展,是中央赋予的重要使命和四川当前面临的关键任务,我们应在深刻领会把握精神实质的前提下,努力探索和实践,争取在两者互动发展和协同共振方面,取得明显突破。

  □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加强战略层面的对接

  在国际科技和产业竞争急剧变化的环境下,从国家层面把握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发展关系,通过制定战略引领两者加强互动,成为各国政府常见的做法。

  目前发达国家的科技战略,突出表现在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互动上。欧委会公布的创新投资战略计划,明确提出研究与创新要服务生态、绿色、数字转型。法国、英国等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进行布局时,紧扣净零排放、癌症治疗、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方向,根据产业创新需求,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龙头的战略科技力量。我国部分经济发达省份,也注重科技战略与产业战略的对接。如广东要探索将科技与制造业“拧成一股绳”的路径,将优质的科技创新资源转化为产业应用优势。江苏要加快探索产业研发创新活动的新型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山东推动以领军企业牵头,产业链、创新链上各科技创新利益方参与,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等。

  四川近年来始终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大了科技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力度。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又就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实施制造强省战略,分别作出了部署,战略目标是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健全现代产业体系。尽管如此,四川如何在战略层面上形成两者的全方位、多层次对接,针对产业链的痛点和难点开展科技攻关,还需要从供给创造和需求引领两端,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战略举措。第一在全省总体规划纲要中,要进一步强化两者在发展方针、目标、路径等的有机衔接。第二是在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发展专项规划中,要分行业、分地区落实主要任务和工程项目。第三在实施方案中,逐步建立适应两者协同共进的管理体制、政策、要素保障等。第四是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在区域上的互动,如研发试验在成都等中心城市,制造在周边等专门园区,明确空间上的耦合路径。

  推动创新链向产业链嵌入

  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密切互促互进,使科研和产品生产分工进一步细化,两者链条式运行成为主要形式。发达国家由于有着更成熟的创新链和产业链,有着发育程度更高的科研体系和市场环境,不仅创新链紧密追踪产业链,贴身服务产业需求;而且创新链也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引领新兴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加速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产业链得到迅速延伸,对创新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也拉动了创新链的延伸。目前,各地都围绕两者的协同共进,着力抓补链、固链、强链、延链、融链等工作,抓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对接。四川自党的十九大以来,针对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度不高的问题,也在统筹优势科技力量,大力推动创新资源向产业发展优势转化,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和双向融合,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开始编制重点产业链图谱,推动产业技术路线图实施,加快推进产业创新补短板、锻长板。不过,四川推动创新链深度嵌入产业链,总体上还处于初期阶段,存在着诸多不匹配的情况。首先,不少创新链游离于产业发展。如在核技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通信等领域,其已经形成的人才-教学-科研-设计-小试中试-检验检测创新链,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这类创新链注重“学”和“研”,向核技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数字通信等产品转化的力度不足。其次,在汽车制造、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电脑、农副产品、部分新材料、新能源和化工领域,虽然产品优势和特色明显,但缺人才、缺研发设计能力、缺实验检测环节的情况普遍存在。第三,多数创新领域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实验和技术方面,基础研究力量薄弱,原始创新能力和底层技术攻关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仍然较突出,产业发展得不到重大创新技术成果加持。因此,当前要从四川实际出发,坚持需求、问题和目标导向,明确科技创新是产业链强链补链的关键,根据制造业服务化、数字化、高端化、绿色化、国际化的要求,着力打造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创新链条,加快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一方面对各制造业领域和重点产品进行梳理,分类分层找出亟待加强的创新环节,梳理关键核心技术动态攻关清单,引导创新资源进入并嵌入到各个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支撑企业加快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以产业链需求部署创新链构建;另一方面,对已经具有明显优势的创新链,要引导其以市场为重点,努力在原始创新上取得新突破,以更高水平助力企业拓展新市场,开发应用新场景,培育打造新兴产业甚至超前布局未来产业,以创新链优势引领产业链跨越。

  注重空间布局上的协同

  打造先进制造链尤其是世界级制造业集群,必须在更大区域整合资源。纽约湾区的128公路、加州的101公路、英国M4科创走廊、日本东京湾区东海道新干线、以色列特拉维夫创新区,以及我国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等,都是依托已有制造业基础和创新企业、大学园区、高科技园区等,通过整合区域内创新资源和生产要素,搭建起科技和产业协同共进的标志性载体。其中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涉及9个城市,42个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科技产业园区,15个产业联盟,1500余家头部企业,有影响力的联盟如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联盟、机器人产业联盟等。

  四川的成德绵地区,也是我国创新资源富集和制造业发展基础扎实的区域,在建设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协同共进方面,有较长时间的实践探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又使这一地区正在以“一城多园”模式开启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程。因此,四川可将成德绵地区作为构建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核心载体,通过支持科技城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高标准建设天府实验室和国家实验室四川基地,强化天府新区创新策源功能,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打造世界级制造业集群等,提升成德绵地区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协同共进能力。其它中心城市,则根据科技资源条件和制造业发展方向,依托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和科研机构、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中试实验平台、产业技术研究院、孵化器等平台,分层次进行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协同布局。

  建立促进耦合的机制

  以“创新共同体”链接各个创新主体和制造主体,紧扣制造业发展推进科技创新,通过联合共建技术研发平台、成果转化机构,支持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等,形成有影响力的创新联合体。

  选择一批行业开展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共进试点,编制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实施方案,明确“链主”企业在吸引创新资源、转化科技成果方面的任务,通过“链式效应”促进创新主体间、创新链与产业链之间建立起密切协同关系。强化科研单位和制造业企业在项目、平台、人才、资金配置等方面的协同,在金融链、服务链方面的配套。围绕全省制造业中的重点专项,针对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缺失和薄弱环节,持续推进补短板工作,注重以数字赋能产业发展。对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协同发展项目,要在金融服务、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提高参与科研单位和企业的积极性。优选一批标志性创新链和产业链,确定负责联系的政府部门和主要责任人,统筹指导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工作。加快建立完善统筹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利益分配、运行机制、知识产权保护等,使创新主体与企业协同有更高积极性,相关政策体系的作用更为有效。(执笔:盛毅,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