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

http://www.scol.com.cn(2022-5-14 9:34:08)  光明日报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郭威
作者:郭威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加快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能够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把握其科学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并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从七个方面全面论述了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和任务,是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科学内涵的精准概括,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

  1.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是提高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和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打破了从一二三产业门类角度认识和推动产业体系调整的传统分析框架,创新性地构建了一个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并进一步指出,“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这种基于生产要素投入角度的全新分析框架,能够避免产业体系分割所造成的失衡,是对产业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其中,实体经济是产业体系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命脉所在。”实体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中坚力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科技创新是实体经济的动力,是提升一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现代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一方面,发挥自身的资源配置作用,满足实体经济多元化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为实体经济创造良好金融环境。人力资源是实体经济的支撑。从数量来看,人力资源供给数量增加可以促进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带来的规模效应会进一步带动总产出增加;从结构来看,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意味着更高的劳动参与率,高劳动参与率则对应着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相应的实体经济发展速度也会更快。

  2.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规则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市场体系要“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能够使得商品和各类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顺畅通达,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整体协调、循环畅通的市场体系。统一开放为竞争有序创造前提和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市场秩序不规范,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的现象广泛存在。”竞争有序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也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在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下,为适应供需结构变化,各经济主体的决策会更具科学性和灵活性,从而更加合理地配置生产要素。有序是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规则要求,市场主体的竞争行为一定是基于统一规则基础上的有序竞争,特别是在平等保护产权、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等方面应处理好各市场主体间的经济关系。

  3.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发展中一项具有基础性地位的制度安排,在此之上形成的收入分配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激励机制。提高收入分配制度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后,针对过去平均主义“吃大锅饭”所导致的抑制生产积极性和低效率的弊端,非常重视效率的提升。党的十三大指出:“我们的分配政策,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党的十五大提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党的十六大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在更为强调效率的政策指引下充分释放经济活力,产生的显著经济增长效应带来了人民收入的普遍提高,但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日渐显现。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处理好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分配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创造性地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列,上升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这意味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公平和效率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体现了强烈的以现实问题为指向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我们应充分发挥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内在优越性,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乡问题已经不仅是一个关系到经济结构是否平衡的问题,更是衡量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城乡之间由分离到融合还需要一定的物质和社会条件作为前提。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产业集群加剧了生产要素在各地区间配置的不平衡性,我国的区域政策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以提供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为主要手段的做法,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实现区域间的产业协调发展为目标,优化产业结构。考虑到我国各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有所差别,在选择各区域主导产业时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经济发展情况有所侧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推进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是一个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历史任务,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加强系统谋划,加强体制机制创新,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力争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步实现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5.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生态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只有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紧密联系起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在保持生态环境良好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一重要论述将绿色发展置于保护与发展生产力的突出位置,是新时代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个现代化的经济体系需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基础和前提,围绕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6.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持续加强,我国经济的开放水平也稳步提升,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正在形成。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发展“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首次提出了开放型经济体系中的“多元平衡”概念,主要应从三方面看。第一,市场多元平衡。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影响,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需求复苏基础仍不稳固,必须进一步推动进口和出口、引进来和走出去等市场多元化。第二,贸易多元平衡。我国既是货物贸易大国,也是服务贸易大国。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虽然超过50%,但和同等水平经济体相比仍偏低,发掘我国服务贸易在扩大开放中的红利越来越迫切。第三,区域多元平衡。在提升沿海地区开放水平的同时,也要重视加快内陆和沿边开放,在不断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区域多元性中加强开放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从安全来看,要坚持独立自主与扩大开放有机结合,不断健全开放安全保障体系,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构筑安全防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不但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广阔市场机会,也成为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和资源的跨境流动规模和频率都会不断加大,要在加强监管能力中提高开放水平,增强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从高效来看,应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追求规模速度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型,从依赖外源动力向立足内生动力转变,从扩展市场广度向挖掘市场深度转变,从发挥低端要素优势向培育高端要素新优势提升,充分实现内外循环畅通,推动我国供应链产业链升级和价值链重构,持续提升对外开放的经济效益。

  7.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准确把握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理论和实践证明,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的方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一方面,市场能够通过价格信号传递多样化的经济信息,引导消费者和厂商作出相应的选择,实现要素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在竞争机制的作用下,市场能够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但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是有一定条件的,存在盲目性、自发性以及滞后性等弊端,需要政府发挥积极作用。但如果政府与市场界限模糊,政府过多干预微观经济,就会大大阻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因此,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政府既不能当“甩手掌柜”袖手旁观,也不能当“全能选手”越俎代庖,要在保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重点在维持宏观经济调控、维护市场秩序、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以及提供公共产品等方面积极有为。(作者:郭威,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相关评论编辑:盛飞校对:余普审核:赖永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