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有助于弥合代际割裂

http://www.scol.com.cn(2022-5-9 17:16:0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程振伟
作者:程振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每个孩子都要学煮饭炖汤、修理家电等基本生活技能。让孩子们自己学起来、动起来、干起来,在劳动教育中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

  劳动教育,上升为国家意志,来得正是时候。劳动,特别是生产性劳动,曾经是作为人的生存技能而存在。在古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一句骂人的话。“不稼不穑”,即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是很容易被人瞧不起的。只是到了现代,社会无限分工,城市化让生产劳动被单独剥离出来,“劳心者”被推崇,“劳力者”式微。今时今日,劳动教育再次被推上崇高地位,并以校园劳动课细化“必修”形式夯实,这样的国民教育是对教育规律的回归。而事实上,也有助于弥合代际间“情感上的鸿沟”

  物质匮乏时代,家庭里几乎每个人都有“劳动分工”。现在的中小学生父母,特别是城里学生的父母,其实大多来自农村。这些父母,在小时候,大多是有参加家务劳动甚至生产劳动的经历。一来是家庭物质匮乏,需要所有人齐心协力为家分忧,二来是家庭成员众多所有人皆有分工,三来农业劳动比较消耗劳力所以即便是小孩也可能要参与。而参加家庭劳动特别是农业劳动的孩子,既可以培养吃苦耐劳精神,深知“一米一粒来之不易”,又可以因此对父母劳动养家有深刻体会和理解。在麦田里,小孩忙着捡麦穗,父亲收割肩扛上百斤农作物,小男孩直观感受到“父亲的伟岸力量”,并因此对父亲产生崇拜感,这种潜移默化的“身教”,正是劳动教育的魅力

  如今,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家庭即便是农村家庭,已经普遍不再让孩子参加体力劳动。孩子的“主业”是读书学习,然而读书和参加劳动并不冲突,反而可以互相促进。近年来,一些博士在毕业论文致辞中“致谢苦难”,频频引起共鸣,细读下来可以发现,“苦难中的劳动,比如做农活”,对其后来的苦读勤劳、坚韧执着,大有裨益,也因此对每一次发展机会都倍加珍惜。现在的中小学生,正需要多参加家庭劳动,因此知道父母亲在家务、烹饪中倾注的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意识,多体验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和工业生产劳动,知“一米一粒来自汗水”,知“民生之不易”,如此才能建立起真正健全的人格。

  劳动教育,最大的收获,还是弥合代际割裂。现在的父母亲,很多对农村都有深厚感情,即使不能投身农村建设,也能从内心理解农村生活。然而,现在的中小学生,有一些一到农村即各种嫌弃想着“逃离”。还有,学生在作文中写到快递小哥、农民伯伯、生产工人等体力劳动者,表面上很客气,其实并未有真正深刻的理解和尊重,因为“是带着俯视角度来写的”。孩子们喜欢游戏,喜欢奥特曼,而对真正的生活,比如生产劳动常常“漠视而无感”。劳动值得被尊重,但前提是自己参与其中并获得快乐感悟其中真谛。现在是“越是后来者越是对劳动缺乏感情”,让劳动课回归校园,让劳动能力成为人的基本素养,正可以让代际之间弥合“情感上的鸿沟”。(程振伟)
相关评论编辑:盛飞校对:余普审核:赖永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