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写作的新向度——评杨克诗集《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了我的祖国》

http://www.scol.com.cn(2022-3-25 11:01:21)  四川日报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陈希
作者:陈希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杨克是中国诗歌园地的常青树。20世纪80年代初,“朦胧诗”等新诗潮运动涌现,他就登上诗坛。他亲历了“第三代”浪潮、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诗歌的低迷和边缘化、新生代的崛起以及网络化时代诗歌的嬗变和喧闹等。作为当代诗坛一个资深的“在场者”,杨克始终保持着低调、纯粹和执着。

  作为诗人,杨克保持着澎湃的创作热情和良好的写作状态,以优秀的品质和独特的诗美获得诗界的好评和读者的青睐。最近出版的诗集《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了我的祖国》延续了一直以来的风格,书写时代性的思考与诗意,显示出诗歌的高度和辨识度。

  《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了我的祖国》分为“吾文吾土”“云端交响”“草木本心”三辑,收录以近4年创作的诗作为主。“吾文吾土”,赓续三千年温仁敦厚的文脉,呈现中华文明中有重要符号价值的人物如孔子、张九龄、杜甫、白居易、苏轼等,再现了以石峁遗址、明城墙为代表的古老文化遗珍和当代中国人的生命轨迹与精神地图;“云端交响”具体触及并试图解答“新工业时代的诗歌维度”这样一个重要而急迫的命题,在“对当代经验的思考和书写中,提供一个重要的诗学路径,具有启发性”。表现题材包括人工智能、精密制造、高铁、空间站等,体现了观照“国之大者”的精神追求;“草木本心”集中记录了诗人对自然山川的深入观察和对都市环境意识的思索,诗作意境开阔宏大,表达了诗人对生态文明、节能生活等时代主题的深入思考与阐释。

  杨克诗歌审美方式很有个性和特色,一方面有口语写作的倡导,是民间写作的中坚;另一方面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精神担当,有较强的、自觉的责任感。他的诗有特别鲜明的当下感、日常性,又能把个体的经验,把时代宏阔景象或者公众经验融汇一体,一种日常性里面保持那种精神的自尊,表现了一位成熟诗人的风格和气象。

  杨克诗歌创作伊始就显示出一种辨识度。1984年他以《走向花山》组诗受到广泛关注。在他早期的诗歌中,更多展现出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和民族文化的溯源,以浪漫主义笔触进行文化寻根,透射时代的变迁,揭示生存境遇和意义。与传统的抒情迥异,他拒绝虚妄和感伤情调,避免华而不实的东西,立足独到的生命体验,显示质感和肌理,充满人性的拷问和社会反思。

  杨克立足现实,将个人志趣与时代元素相结合,让“大我”情怀以符合艺术创作规律的方式重回新诗。其中诗集同名诗作、也是本诗集开篇之作的《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了我的祖国》,以小喻大,讴歌中华民族大家庭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拥有“忍受着龟裂土地的艰辛”但“沿着春风的诱惑疯长”的进取之志,表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传达中国人民追求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强烈信念,意象缤纷但环绕主轴,丰富的想象力与情感张力使得这首饱含深情大爱的作品产生了激荡人心的力量。

  写作是对自我界定和辨识的过程。杨克是一个具有精神向度的探寻者,在诗歌展开的方式上,特别是深入生活内部的冲突上,在意象的营造建构和人性的体察升华上,他孜孜以求,沉潜蓄势,诗歌始终带有一种初心、自信和别致,并执着前行。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