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就业先要稳住供需两端

http://www.scol.com.cn(2022-3-9 16:57:05)  川观新闻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刘志杰
作者:刘志杰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就业优先政策要提质加力”“新增财力要下沉基层,主要用于落实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政策”“大力拓宽就业渠道”……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三十余次谈到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就业成为全国两会里当仁不让的热词。

  在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关键时期,就业的“稳定器”作用尤为重要。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年来就业压力不容小觑。教育部数据显示,今年还将有1076万毕业生将走向社会,高校毕业生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叠加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稳就业”任重道远。

  不过,透过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各地相继出台的政策,我们看到各级政府都对“稳就业”作出了提前布局。2021年,我国经济尚处在突发疫情等严重冲击后的恢复发展过程中,国内外形势出现很多新变化,但靠着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稳住了经济和民生;而2022年,一系列工作计划表明稳就业政策进一步加码,体现了政府工作的底线思维,给人民注入强烈信心。

  强烈信心的背后是科学作为。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既强调企业纾困、又强调就业优先,还是代表委员们从技能人才培养、扩大市场主体等各方面进行具体建言,都体现了背后的思路:稳就业,先要稳住供需两端。

  和任何经济学现象一样,就业市场,也有供需两端,供需平衡才能稳得住。在劳动人才的供给端,要注意结构性的矛盾问题。比如,一边是就业大军,千军万马,但在一些制造业企业,一些高技能人才岗位,却陷入招不满的尴尬;另一方面,乡村振兴需要广大人才,但仍然有大量劳动力在城市,城乡就业的结构矛盾,显然也需要政策引导。我们看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一批公共实训基地,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就是一种劳动力供给端结构和质量的优化,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同样的,四川作为农业大省,抓住脱贫人口这些关键劳动力,持续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稳定他们的就业,也是一种盯住劳动力供给端薄弱人群补短板的行动。当然,在供给端,可以作为的还有很多,比如有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建立职教高考制度、逐步取消高校毕业生择业期政策等,直接作用于教育改革,也都意在缓解劳动力供给端结构压力,相关举措还值得再探讨。

  但比起供给端,劳动力市场需求端的稳定同样迫切。上亿市场主体承载着数亿人就业创业,只有稳增长才能稳住这些市场主体,创造更多岗位,更好保就业、保民生。在这个问题上,要注重抓存量,促增量。抓存量,就是保障已有岗位的吸引力和稳定性。比如《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强调餐饮、住宿、零售、旅游、客运等行业就业容量大、受疫情影响重,各项帮扶政策都要予以倾斜;强调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都是稳定存量的重要导向,支持关键主体挺得住、过难关、有奔头。

  与此同时,需求端促增量才能更有利于长远。一方面,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双创平台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鼓励多手段就业。实际上,灵活就业已经成为新增就业一个重要方式。据相关部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灵活就业的人群数量达到了2亿人之多,约占我国总人口数量的七分之一,这一规模不可忽视。然而,灵活就业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保障不全造成后顾之忧,让不少毕业生宁愿待业也不愿投身于此。为此,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才能针对性提升灵活就业的吸引力。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