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评论:激活基础学科人才自主培养“一池清水”

http://www.scol.com.cn(2022-3-3 9:31:3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向秋
作者:向秋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时强调,要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确定人才培养规模,优化结构布局,在选拔、培养、评价、使用、保障等方面进行体系化、链条式设计,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国家创新发展急需的基础研究人才。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凝聚了力量。

  基础研究是科学之本、技术之源。基础学科人才是人才强国的重要基石。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关键。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坚定不移走好基础学科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努力激活基础学科人才自主培养的“一池清水”。

  发挥高校培养基础学科人才的主力军作用。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校基础学科众多,基础研究底蕴深厚,拥有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能够使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因此高校在培养基础学科人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各高校特别是拥有较强基础学科实力和相对宽松学术环境的“双一流”高校,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养基地,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努力提高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能力。

  聚焦“四个面向”锻造基础学科人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四个面向”为新时代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培养基础学科人才,出发点是为了解决国家科技创新的人才缺口,是基于国家利益、社会效益而进行的规划。基础学科人才工作聚焦“四个面向”,才能培养造就抢占未来科技创新制高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卡脖子”难题上有所突破、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的基础学科人才队伍。广大基础学科人才要对标世界前沿、对接国家战略、对准社会需求,聚焦“四个面向”发力,在解决科技发展“长远需要”、国家需求“燃眉之急”、关键领域“卡脖扼喉”、人民健康“迫切需要”的核心技术难题中成长成才。

  创新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最好的环境是良好体制机制。选拔、培养、评价、使用、保障,是基础学科人才成长的关键环节。要坚持问题导向,在选拔、培养、评价、使用、保障等方面进行体系化、链条式设计,加快形成有利于基础学科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培植好基础学科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一茬接一茬茁壮成长。

  以品德修养筑牢基础学科人才价值基石。科学研究离不开精神支撑,基础研究尤其如此。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人才深怀爱党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引导广大基础学科人才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智慧和力量。

  这是千里马竞相奔腾的新时代,这是创新浪潮波澜壮阔的新征程。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从而做到“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通其意”,最终形成基础学科人才万马奔腾、英才辈出的局面。(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