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菜被误伤?“土坑酸菜”的坑该填上了

http://www.scol.com.cn(2022-3-24 9:00:42)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孟伟
作者:孟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老坛酸菜”竟然是“土坑酸菜”,今年“3·15”晚会曝光了“土坑酸菜”的生产内幕,不仅引起了人们连日来的热议,还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康师傅、统一等方便面企业首当其冲,近日来四川泡菜企业及相关食品也受到误伤,数万菜农更是无辜受到了牵连,这无良的“土坑酸菜”着实坑人不浅。

  不得不说,近段时间“谈酸菜色变”成了大家的通病,进而开始疏远酸菜的近亲们。泡菜与酸菜类似,四川又是国内泡菜产业第一大省,有中国“泡菜之都”之称。仅四川眉山,泡菜产业年产值就超过200亿。而“土坑酸菜”被曝光后,四川许多泡菜企业及众多食品餐饮企业的相关产品的销售都受到明显影响。再比如酸菜鱼类产品,最近也变得少有人关注,消费热度开始降温。

  除了下游企业受影响,上游菜农的“钱袋子”遭受的冲击更大。据此前《半月谈》的相关报道,在“土坑酸菜”涉事企业所在的地,20多万亩芥菜正进入收获季节,数万菜农眼睁睁看着这一年的收成,有可能迎来“卖难”的局面。在当地,正是酸菜产业帮助农民实现了脱贫,肩负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重任。若是因为此事导致芥菜卖不出去,实在是令人揪心。

  那“酸菜”真的是原罪?答案显而易见。不是酸菜产业本身有问题,而是触碰食品安全底线的企业该为此事背锅。其实“土坑酸菜”“土坑咸菜”等现象不只“插旗菜业”独一份,很多地方的老一辈人都采用过土坑的方法腌菜,直到现在仍有人沿用。问题就在于一个规模企业如此操作不符合生产要求,以及打赤脚或穿雨靴进去腌菜的不卫生,更不该打着“老坛发酵”的旗号去虚假宣传。

  加工酸菜的企业出了问题理当受到严惩,但我们不该乱舞大棒,将所有“周边”一棍子打死。相关企业也要痛定思痛,总是顶着传统“土法”制作的光环,去试图掩盖在卫生安全方面存在的瑕疵和隐患。所谓的“不干不净不生毛病”“盐消百毒”……这些老一套早就不符合《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更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需要转换思维,向着高质量发展迈进。

  不论怎样,“土坑酸菜”的“坑”该填上了,切莫再盲目放大影响而伤及无辜。农产品企业,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餐桌,地方党委政府当作好政策引导与规范,加强对企业的监管,让其更好发挥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守护好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企业也要尽快完成产业升级,从农田到餐桌,严格按照安全要求,落实安全检测,以匠心发展古法,以品质赢得口碑。(孟伟)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