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保健品当药吃致血糖仪“爆表”呼唤子女多些“关爱”

http://www.scol.com.cn(2022-3-19 9:56:3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林霜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叶金福
作者:叶金福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68岁的高老先生患有脑梗和糖尿病5年,3年前,老人的妻子在网上看到一则辅助治疗糖尿病的保健品广告,联系后,销售人员的嘘寒问暖让老人备感温暖,“我们感情好呐,3年了,每周至少联系一次,干儿子非常关心我们。”这位“干儿子”自称是中医世家第九代传人,他的口服液可以治疗糖尿病,而且副作用比较少。在“干儿子”的“关怀”和推荐下,高老先生开始服用这种口服液,一天三次,一次一支。同时开始慢慢减少医生开的降糖药和降压药的服用量以及胰岛素的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感觉血糖控制尚可,老人对保健品的功效深信不疑,开始放心地大量减药。结果,延误病情致血糖仪“爆表”。(3月19日《江海晚报》)

  近年来,我们时有耳闻不少老年人被一些营销人员“忽悠”而掉入保健品“消费陷阱”的事件。有的老人把保健品当药吃,有的老人长期服用保健品致病情延误,有的老人甚至因延误病情而身亡。可见,保健品“消费陷阱”真的是害人不浅。

  众所周知,人一旦岁数大了,难免会有各种疾病。由于这些老年人多已退休,常年在家休养,加上子女忙碌,疏忽了沟通,他们比一般人更注重健康,更需要陪伴和倾听。一些保健品营销人员正是抓住老年人的这种心理,大打感情牌,以“干儿子”“干女儿”自称,并以祖传、中医世家传人为宣传口号,给老年人免费试用、体验为诱导,还赠送鸡蛋、米、油等,不少老人逐渐地“迷信”上保健品,从而心甘情愿地购买各种保健品。有的甚至有病不去医院医治,反而把这些保健品当药吃。这说明,不少老年人已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但笔者在想:老年人缘何会掉入保健品“消费陷阱”呢?笔者以为,究其原因,除了许多老年人自身缺乏一定的健康保健知识之外,更为重要的原因还是子女给予老人的关爱还远远不够。不是吗?有的子女不但平时很少回家看望老人,很少陪伴老人,而且几乎连个电话也没有。有的甚至一年到头只在春节期间才象征性地回一趟家,给点钱、送些物也就算完事了。可以说,许多老年人平时过着孤独和寂寞的生活,他们渴望有人给予关心,渴望有人帮助消除孤独和寂寞。而那些保健品营销人员正是摸准了这些老年人的心理,才会那么容易就捕获老年人的心,让老年人乖乖地、不知不觉中一步步地掉入保健品的“消费陷阱”里。

  因此,笔者以为,要防止老年人避免掉入保健品“消费陷阱”,不妨从“关爱”入手。一方面,作为子女,平时不妨多抽点时间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或经常打打电话,让老人无时不刻地感受到子女所给予的关爱、亲情和温暖,从而消除孤独和寂寞;另一方面,作为子女,应给老人补上一些健康知识。可以利用网络下载一些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相关保健知识资料,经常读给家中的老人听听,或让老人自己看看,让老人知晓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不能把它当成灵丹妙药,盲目服用,从而避免被营销人员“忽悠”而上当受骗,既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又造成身体上的残害。

  笔者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为人子女者,平时对老人多一份关爱,帮助老人消除孤独和寂寞,多一些指导,帮助老人补上健康知识,如此,老人就不会轻易掉入保健品“消费陷阱”里,更不会出现类似保健品当药吃致血糖仪“爆表”这样的“奇闻”再次发生。

  叶金福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