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包获文凭”,应多瞄准办学的高校

http://www.scol.com.cn(2022-2-17 9:39:4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黄齐超
作者:黄齐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学历,不代表能力;没有,却处处受限”“学历不够,找高薪工作、想升职加薪、评职称,难!”。当下,“学历提升”广告以网页、弹窗、视频等形式充斥着各种社交平台,不少人的“学历焦虑”被广告不断放大。对于想提升学历获取更多机会又没有充足时间学习的人来说,广告所言的“轻松上名校,舒服拿文凭”显得格外诱人。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这些中介机构有很多虚假宣传,且猫腻多多。(2月16日  《工人日报》)

  信息爆炸,知识迭代加快,我们都需要打造终身学习型社会。再者,现代社会依然把文凭学历看成衡量人才的一项标准。所以,学历提升,对一个成年人来说,自然是件好事。有些教育机构一方面渲染“学历焦虑”;另一方面,打着“包获文凭”的旗号进行虚假宣传,我们需要睁大慧眼,以免上当受骗。

  不用学习就可以轻松获得文凭?这应该不是真的;至少,从国家层面严令禁止这种买卖文凭的行为。试想,如果“包获文凭”大行其道,买卖文凭成公开交易,那么,继续教育获得的文凭,就没有什么含金量,也不会获得社会的认可,花钱买的文凭,还有什么意义呢?由此可见,违规操作的学历提升,没有真正的受益者,这也是国家坚决治理学历提升乱象的原因。

  按规定,学历提升必须经过严格、规范地考试,才能获得。那些教育机构在宣传时,信誓旦旦地说可以“包获文凭”,暗示的意思是考生不用学习,只要刷脸验证即可。但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机构在与学生签署的合同中,暗含着“考试中所有的作弊等违法行为及其后果与教育机构无关,由学生自行承担责任”的条款。到时候,如果考生若在考试过程中违规被查,只能自己买单,与教育机构无关。

  教育机构从中获益,当然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他们的培训,进行学历提升。为了治理学历提升中的虚假宣传,2021年10月,教育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广告发布管理的通知》,要求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广告不得出现“无需学习”“无需上课”等虚假违规内容,不得出现“快速取证”、“免考包过”、“考不过退款”等对教育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

  教育部的这个“通知”非常必要。但在笔者看来,治理“包获文凭”乱象,还不能只盯着教育机构;更关键的是,要规范高校的学历提升。教育机构吹嘘可以“包获文凭”,应该不全是虚假宣传,或许有高校与培训教育狼狈为奸,放松了学历提升过程中的学习标准,放松了学历提升的毕业考试,让学历提升成为“花钱买文凭”的代名词。

  如果只是教育机构的虚假宣传,而没有办学高校的“合作”,疯狂地“包获文凭”不至于绵延至今。近年来,教育部还发文要求加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与管理,对违规办学情况严重的高校取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资格。哪所高校放松学历提升标准,就取消它的资格,这就是教育部治理“包获文凭”鲜明的信号。

  既要打击培训机构的虚假宣传,也要严肃处理违规的高校,且应该把规范高校学历提升放到重要的监管位置。唯有这样,才能彻底治理“学历买卖”的乱象,让学历提升重回正常的轨道,得到全社会的认可。(黄齐超)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