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碳足迹认证与应用建立外贸产品全生命碳足迹追踪体系

http://www.scol.com.cn(2022-1-17 9:49:44)  四川日报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李双强
作者:李双强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发挥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作用,积极开展碳足迹认证与应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外贸,推动建设国家绿色外贸示范区。”开展碳足迹认证与应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外贸,建立外贸产品全生命碳足迹追踪体系,是促进四川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增强四川外贸产品全球竞争力的关键推手,是推动四川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在这一改革举措的探索中,我们必须认清一个大势,理解两个概念,借鉴四点经验,明确三大意义,扎实推进碳足迹认证与应用,建立外贸产品全生命碳足迹追踪体系的相关工作。

  认清一个大势。从国际来看,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任重道远,新一轮的能源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加速推进,绿色低碳化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从国内来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从省内来看,绿色低碳发展是我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依托清洁能源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塑造经济新动能,培育发展新优势,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也是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坚实支撑。

  理解两个概念。“碳足迹”最早起源于英国,是指人类在生产或消费某一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总和(包含其他温室气体换算的二氧化碳数量),用于评估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碳足迹认证”是指由专业机构参考某一核算标准,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自下而上对产品碳排放量进行核算与证明。国际通行做法是由第三方独立机构对碳足迹进行认证,认证标准较多,目前运用较普遍的主要有英国制定的PAS2050、国际化标准组织制定的ISO14067标准等。

  借鉴四点经验。一是制度先行,建立外贸产品全生命碳足迹追踪体系制度。从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的经验来看,为推广碳足迹的认证与实施,实现低碳发展,各国或地区均建立了完整统一的碳足迹认证制度,同时为实现政策目标,还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体制机制与鼓励政策。因此,四川应尽快建立外贸产品全生命碳足迹追踪体系制度,为实施外贸产品碳足迹认证与应用提供制度基础和政策依据。二是与国际接轨,建立四川外贸产品碳足迹测算标准体系。科学、合理、准确测算产品碳排放是实施碳足迹认证与应用的前提与关键。当前,发达国家如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建立了相应的碳足迹测算体系,而四川乃至全国范围内,尚未建立完善的测算体系。建议四川结合外贸产品发展实际,以PAS2050、ISO14067为参考,加强与国际上拥有丰富碳足迹认证经验的组织合作,建立符合四川省情的碳足迹测算标准体系,明确外贸产品碳足迹测算边界,为外贸产品碳足迹测算提供坚实技术支撑。三是政府主导,确立外贸产品碳足迹认定与监管机构。英国政府支持成立了碳信托公司,专门负责碳足迹的认定工作;日本确立了经产省负责管理、第三方机构负责查验评价的碳足迹管理认证体系,均较好地保障了碳足迹政策的执行与实施。建议四川应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尽快成立第三方碳足迹认证机构;同时明确碳足迹监管机构主体,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外贸产品全生命碳足迹追踪体系制度的公平、公正、公开。四是先易后难,逐步推行外贸产品碳足迹认证。受碳因子数据和碳排放计算经验的影响,世界各国或地区均采取了分步走的策略,从某一阶段的碳足迹计算逐步扩散至全生命周期,逐步扩大产品的范围与类别。建议应结合外贸产品实际,先易后难,先大后小,先优后普,优先对四川出口份额较重的、具有明显优势的产品实行碳足迹认证,逐步建立覆盖全部外贸产品全生命碳足迹追踪体系。

  明确三大意义。一是增强“四川造”产品的全球竞争力。开展外贸碳足迹认证与应用,顺应了国际贸易加快绿色转型的大趋势,有利于绕开新的绿色贸易壁垒,减少国际贸易争端;同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尚未开展碳足迹认证之际,四川可以通过发展低碳外贸,帮助省内外贸企业取得并巩固领先优势地位,增强“四川造”全球竞争力,扩大四川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和比例。二是加速四川外贸产业转型发展。建立外贸产品全生命碳足迹追踪体系,将倒逼四川外贸企业按照国际绿色贸易相关标准,进一步采取低碳技术、使用绿色能源与原材料组织生产,发展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率的集约型、绿色型、低碳型经济,从而推动外贸产业低碳绿色转型。三是助力“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外贸是四川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贸产业率先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其他产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有助于四川“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科院)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