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把因加班怒怼管理层,仅当作热闹来看

http://www.scol.com.cn(2022-1-27 8:55:5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韩欣
作者:韩欣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1月26日,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1月25日,在腾讯的部门大群内,一位应届生员工公开质疑公司高管只为赶项目进度,忽视员工健康进行不合理的高强度加班。(1月26日 澎湃新闻)

  事件一发生便上了热搜,滑稽的是以加班多为评奖标准,颁发“突破自我奖”、“业务突破奖”,用一个又一个20多小时,换来所谓的奖杯以及几千元的激励,属实划不来。注意到这名员工是位应届生,一番“豪言壮语”换来的是自己主动离职,希望领导不要卡审批,阻拦其回家过年。为其“叫好”的同时,仍有诸多方面“耐人寻味”。

  从长远来看,互联网企业只能在过度加班中得到片刻的“快感”,搭上的则是企业的“再生动力源”。毫无疑问,过度加班需要挤占劳动者休息时间,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说:“疲劳过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互联网人才作为企业创造力的生力军,是企业的一笔巨大财富,过度加班是场“消耗战”,以员工健康为代价“堆积”出的财富,是“海市蜃楼”般虚无,是笔赔本的“买卖”,实乃本末倒置。

  其实,企业“加班文化”由来已久,早已屡见不鲜。在许多企业中,加班并不是以强制性的体制予以贯彻,而是以文化策略逐渐发展形成,本质上来说,是种“绑架”,迫使员工为了所谓的“合群”、“奖励”,融入圈子中。“主动加班”也顺理成章地成了职业生涯的“护城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不至于被末位淘汰制、隐性裁员“辐射”到。这种“恐慌”裹挟着劳动者的主观意愿,不断敲打着劳动者的内心。

  诚然,加班“上位”成常态,是监管缺位的表现。近年来,随着反对“996”成为一种社会风向,去年6月,#腾讯试点强制6点下班# 话题冲上微博热搜第一,被评为“打响反996的第一枪”。时下来看,有些“打脸”。这就要求相关企业自查自检,摒弃这种畸形、不健康的加班文化,相关部门需依据现有相关法律,进行强制干预。显然,在法治中国的大环境下,过度加班已不仅仅是道德问题,而是必须拿起法律的武器来诠释劳动者权益问题。

  “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理念,是无数劳动者的愿景,更是党和政府对每个用人单位和全体劳动者提出的要求与期望。回看《关于声讨加班事件的说明》,一番吐槽是维护正当权益的“无奈”之举。针对过度加班现象,要想“连根拔起”,还需进一步瓦解加班文化所带来的思想架构,在监督体系完备的前提下督促落实,乐见此名应届生激情反馈,为一线员工以及管理层带来新的优化与调整。(韩欣)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