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职业紧张”亟需多方给力

http://www.scol.com.cn(2022-1-29 8:52:12)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叶金福
作者:叶金福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一钻进格子间,我就胸闷头疼,喘不上气。”陆丹宁曾是知名媒体编辑,拿着不菲的薪水,近期却因压力过大选择离职。“电脑一盯就是一整天,加班到凌晨是常态,生物钟也乱了套,不吃助眠药很难入睡,失眠久了整个人都很焦躁。”失眠、抑郁、内分泌紊乱、心血管疾病……如果你在工作压力下感到身心不适,很可能是“职业紧张”在作怪。(1月29日《工人日报》)

  眼下,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加之,在新型经济环境下,海量的信息、激烈的竞争打破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界限,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群陷入了“职业紧张”之中,这无疑会严重影响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职业紧张”也叫职业应激,是指在某种职业环境下,客观需求与个人适应能力失衡导致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根据重庆市卫健委一项调查显示,国内汽车制造企业54.89%的工人有中度以上紧张反应;供电企业职工高度“职业紧张”检出率为52.9%,劳动密集型企业女工检出率为19.4%-28.6%;互联网企业员工中34.0%有“职业紧张”。可见,劳动者“职业紧张”现象不仅占比较高,而且涉及行业也较广。

  据报道,“职业紧张”的诱因有很多,分为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组织结构、社会支持等。如果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并且无法获得及时修复,可能诱发焦虑、神经衰弱、肠胃失调、心血管病等身心疾病,不仅降低工作绩效,甚至影响职业生涯质量。这说明,“职业紧张”也是一种职业病,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因此,笔者以为,化解“职业紧张”亟需“多方给力”。首先,职能部门要“给力”。卫健委、劳动监察等职能部门应积极承担起自身的主体责任,既要及时制定职业健康判定标准,又要及时修订和完善劳动保障相关法律法规,为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兜底。其次,用人单位要“给力”。用人单位,尤其是企业,应树立职工“健康至上”的理念,多些“职工视角”,多些“健康关爱”,确保职工的幸福感和企业的长期效益相辅相成,切忌因过度追求绩效而忽视职工的身心健康,造成职工的“职业紧张”。其三,劳动者也要“给力”。劳动者要积极面对“职业紧张”,一方面要学会与领导保持良好沟通,合理安排工作、不过分强求;另一方面要学会改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饮食,强化社会支援网络,遇到困扰及时向家人、朋友倾诉。如果压力长期持续,而且症状严重,自我放松无效,务必就医或向专业机构求助。

  相信,只要职能部门、用人单位,包括劳动者自身,三方形成“化解合力”,就一定能帮助广大劳动者切实减轻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让广大劳动者不再遭受“职业紧张”的困扰,从而真正拥有职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叶金福)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