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出新境界,“论”出好风景

http://www.scol.com.cn(2021-12-5 14:02:4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何竹梅
作者:何竹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在讲话中,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不能脱离群众”、“文艺是为谁服务”、“如何让文艺更好地服务人民”等问题,是值得文艺工作者和文艺评论家们深思的问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明泉《以“澡雪精神”荡涤浮躁之风》一文,对新时代文艺工作,文艺评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天,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特别是文艺评论者,更当深悟这些问题,提高政治站位,伫立时代潮头,发扬古人倡导的“澡雪精神”,“评”出文化新境界,“论”出艺术好风景。

  密切联系群众,厚积评论“底气”。一部文艺作品是否具有时代价值和历史价值,关键是看是否能激发起广大群众的共鸣。那么,作为从事文艺评论工作的同志,要对文艺作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论,首先就要有密切联系群众的丰富经历。须知,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一切的文艺创作当从群众中来,然后再到群众中去,让“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作品起到实在的感悟、教化的作用,否则,再精彩的陈述,再华丽的辞藻,也都失去了文艺创作的意义。对文艺作品或文艺活动进行点评、分析,不是刻意去批判找茬,而是要将文艺创作的“群众化”进行再升华,让文艺创作的时代作用发挥得更好。因此,要做好文艺评论,唯有深入到各行各业去与群众接触,才能厚积评论的“底气”,“评”起来得心应手,“论”起来理直气壮。

  加强理论学习,丰富评论“锐气”。党中央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及党史学习教育,不仅仅是党员干部的事情。一个文艺创作者,或是文艺评论者,如果不去学习党的发展史,不去领悟深刻的时代内涵,而是凭着自己的“一孔之见”去评论别人的作品,那就可能有失偏颇,得不到大家的认可,更激发不起读者、群众的热情,评论也就没意义了。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什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那么,文艺评论最大的政治问题也就是为谁服务的问题。就像此前网上流传的“尿尿体”诗歌,虽说评论有褒有贬,但真正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的评论就不是简单的泛泛而谈,而应该关注作品中集中流露的“能量”是“正”还是“负”,解读出一些作品中没有明示的内涵,让广大读者从中品味出生活或工作的真谛。这样的评论才具有真正的“锐气”,“评”得深刻,“论”得准确。

  紧跟时代步伐,多些评论“生气”。李清照在“南渡”前和“南渡”后创作的作品风格、主题都相差很大,那是所处的环境不同、时代不同;杜甫有“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清闲,更有“路有冻死骨”的悲叹,也是环境与时事使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艺创作与评论都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用文艺或评论的形式讴歌伟大祖国的变化,讴歌各条战线上的时代英雄以及普通的人民群众。近年来,文艺工作者们应时代之需,创作了很多关于脱贫攻坚、抗震救灾、疫情防控等素材的作品和评论,激发起了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以及志愿者们的斗志,那就不负创作与评论的初衷了。君不见,有的作者为了写出更具“生气”的作品,长期深入贫困地区,甚至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那么,要写出有“生气”的文艺评论,也当紧跟时代,才能“评”到点子上,“论”到关键处。

  综上所言,笔者觉得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其实是“文艺”这台机器上的两个部分而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唯有密切联系群众、加强理论学习、紧跟时代步伐,“澡雪”净身,使创作与评论有“底气”、增“锐气”、多“生气”,从而将文艺作品的感悟、教化作用发挥得更实更好。这样,我们的文艺评论才会常“评”常靓,常“论”常新,装点出文学艺术阵地上的一道道好风景!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