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评论:念好“田字诀”,扛起新阶段“三农”工作责任

http://www.scol.com.cn(2021-12-28 8:39:1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婧蓝
作者:婧蓝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部署2022年“三农”工作。会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要更好地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端稳我们手中的粮食饭碗,就需要我们始终把土地交给农民,坚持“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促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让沃野千里,始终焕发蓬勃生机,让中国人的粮食饭碗装满“中国粮”。乡村全面振兴,是盘活“沉睡”土地资源的良机,既能让广袤的土地变得更有希望,也能够更好地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构建高质量国土空间布局,让农田不仅是“田”,还是广大党员干部、人才描绘梦想的舞台,书写农民美好生活的平台,在土地上绘出五彩斑斓的美好画卷,让“一粒粮食”折射出幸福的光辉。

  筑牢守田底线,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保障我们的粮食产量,首先就需要保障农田的耕种面积,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耕地是我国最宝贵的资源,要保障粮食安全,首先就要保障耕地安全,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要加强耕地保护重要性的宣传,也要法治护航,以严的要求、实的行动,向耕地不用在耕种上的行为“亮剑”,保护好我们的耕地,始终把关乎14亿多人生存问题的大事抓在手上。

  点燃爱田火线,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播撒希望种子。“保证粮食安全,大家都有责任”。耕地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14亿多中国人是耕地保护的直接受益人,也是直接的践行者。“火车跑得快,全靠火车头来带”。要保护好耕地,尤其需要以乡村振兴为契机,要抓住“三农”工作中心,在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党员干部务必心怀“国之大者”,自觉点燃爱田火线,让每一寸土地肩负的“使命”都能兑现,把珍惜粮食、爱护土地成为行动自觉。

  亮明护田明线,开拓思路探寻种养结合新思路。“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保护耕地并不是一句话,而是要把“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的承诺兑现,这就需要亮明保护耕地的明线。保护耕地是我们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先决条件,要扛起粮食安全责任,要开拓思路,探寻种养结合的新思路,既要利用好土地,也要保护好土地,给土地“休养生息”的时间,确保土地始终充满活力。

  标明养田路线,科技赋能让农田吃上“营养液”。要让“农田”成为“良田”,既需要提升农田的肥力,保障“孕育力”,也需要科技赋能,在“养田”上不遗余力,保证农田利用效率的提升。一方面,要实打实地调整结构,扩种大豆和油料,以秸秆还田的方式,让土地保持肥力;另一方面,“三农”工作领域的领导干部要抓紧提高“三农”工作本领,既要科学谋划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也要在土地的保护和利用上下足“绣花功夫”,还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以科技养田、用田,把土地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端牢粮食饭碗。

  粮食安全是永恒话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从根本上而言还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要在农田保护这个基础环节上用心,在数量上保持,在质量上提升,让农田的肥力更强,产出效率更高,才能保障大国粮仓安稳,让乡村振兴的大道越走越宽广。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