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勇攀科技高峰,争当创新排头兵

http://www.scol.com.cn(2021-11-5 8:18:3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郑宗生
作者:郑宗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中共中央、国务院11月3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总书记首先向获得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和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颁发奖章、证书,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并请他们到主席台就座。随后,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两位最高奖获得者一道,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代表颁发证书。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情感,不懈创新探索,发扬奉献精神,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今天,在表彰国家科技功臣的“高光”时刻,我们更要学习科学家的爱国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勇攀科技高峰,汇聚建设科技强国的磅礴力量。

  勇攀科技高峰,要有忠诚报国的“赤子情”。“一寸赤心惟报国。”无论是此次受到表彰的科学家,还是以前的获奖者,无不展现出碧血丹心的爱国之情、舍我其谁的报国之志。回眸过往,当神舟飞天创造了“中国高度”,当蛟龙潜海成就了“中国深度”,当高铁奔腾刷新了“中国速度”,当大望远镜拓宽了“中国维度”,我们都会惊叹于中国科技创新的磅礴伟力,而这背后正是爱国精神的鼎力支持。正所谓“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就拿本次受到表彰的顾诵芬来说,他建立了新中国飞机空气动力学设计体系,开创了我国自主研制歼击机的先河,正是因为胸怀赤子之心,坚守报国之志。我们要砥砺“以国家之务为己任”的报国热忱,激扬“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的勇毅担当,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在科学前沿孜孜求索,把对祖国的挚爱、对科研的执着熔铸在一生的奋斗中。

  勇攀科技高峰,要当锐意创新的“先行军”。“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历史总是在科技进步中开启新篇,辉煌总是在勇攀高峰中不断实现。建设科技强国,就要锐意创新,率先探索未知领域。就拿本次受到表彰的王大中来说,他带领产学研联合团队实现了我国高温气冷堆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整体发展历程,为我国在先进核能领域逐步走向世界前沿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名单中,科学家散发着耀眼星光,他们都是创新的“排头兵”、科研的“领跑者”。我们要紧跟他们的步伐,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心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对颠覆性技术的攻关创新,洞察变革于端倪,把握先机于初始,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引领方向于“无人区”,积极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

  勇攀科技高峰,要坐甘于奉献的“冷板凳”。“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静心笃志、潜心研究是老一辈科学家的集中写照和精神画像。不管是一流科学家的成长,还是重大科技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日积月累地求索钻研。比如:南仁东埋首技术攻关,24年甘坐“冷板凳”,为的是打造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它启示我们搞科研必须发扬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埋头苦干的精神,既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毅力,也要有“十年一剑寒光华”的志气。要秉承“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力戒浮躁,以百折不挠的毅力,把从事的科研工作做到位、做到底、做到精。当然,“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对于普通人来说,要从基础研究做起,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下苦功夫,求真学问,为建设科技强国当好“铺路石”。(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