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忽视门前摄像头的社交属性

http://www.scol.com.cn(2021-11-2 9:14:2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严奇
作者:严奇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最近,发生在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的一幕引发关注:一住户在家门口安装了监控,遭到邻居强烈反对,并用拖把戳打监控探头,双方因此发生激烈言语冲突。对此,有人认为在公共区域装监控并无不妥,是邻居“找茬”;有人认为监控不仅可以拍到邻居家门,邻居开门后还可以拍到室内部分场景,确实不妥。(《成都商报》11月2日)

  其实,此类邻里冲突,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前几年,在知名电视剧《欢乐颂》中,就有这样的一幕:安迪在门前安装摄像头,还未相识的关雎尔和邱莹莹吐槽不断,却也促成五人不打不相识的奇遇。当然,生活不是电视剧,安装摄像头,既是个人行为,也是社交行为。在大众越来越注重个人隐私保护的今天,就不能忽视其中的社交属性。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曾将人际交往距离区分为四个区域,他认为其中“公众距离”区域应当保持约3.7至7.6米,而“社交距离”区域则需保持1.2米至3.7米。自家门前安装摄像头,且不说邻居开门是否会看到屋内情况,即便仅仅拍摄到邻居门前的一小块区域,也容易跨越人际交往的社交距离,交往冲突由此而来。

  不可否认,邻里生活中,无意间窥探必不可免。然则,目光可以眨眼,视线可以偏移,记忆可以淡化,可摄像头却是全天候、不低头、不眨眼、不遗忘的拍摄工具,其产生的社交侵犯感比手机镜头要大得多。纵然当事人声称无意窥探他人隐私,可摄像头产生的不适感却不会因一两句承诺而有所淡化。

  不妨转换一个场景思考,倘若对门邻居相互间经常来往,亲密无间,邻居间的社交容忍距离能达到爱德华·霍尔所认可的个人距离,即46~76厘米,安装摄像头的侵犯感恐怕也不会太强,甚至邻里间可以共享摄像头的安全保护效能。可惜,在高楼林立的现代社会,被一间间产权房分割的邻里关系,并不如《欢乐颂》中的那样随意。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泛滥的今天,千万不能忽视由摄像头引发的安全问题。不仅仅是家门外的拍摄,也可能累积邻居出入情况、亲朋来往、快递收寄等碎片化的个人信息。摄像头使用不当,易被黑客经由无线网络盗取,成为不法分子实施违法犯罪的突破口。抗议邻居安装摄像头,并非没事找事,需慎重对待。

  说到底,安装摄像头还是得建立在社会道德公约之上。依托社区组织或业主自治组织,约定邻里社交活动的公共规范,明确安装摄像头的拍摄区域以及拍摄内容,将争议化解在事发之前。摄像头的使用和管理需接受邻里监督,以良俗公约,建立互信关系,避免随意操控摄像头的视角。

  还是一个老观点,保护自己的前提是避免侵犯他人。门前安装摄像头是个人自由,也得服从社交要求。(严奇)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