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骑兵》:革命情怀氤氲下的美学境界

http://www.scol.com.cn(2021-10-25 10:03:21)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杨莹 尹紫薇
作者:杨莹 尹紫薇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内蒙古艺术剧院原创舞剧《骑兵》以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环环相扣的情节线索,坚毅果敢的舞姿形态和感人至深的情感内核,斩获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整部舞剧分六幕展开,紧扣渐进性的情感叙事逻辑,聚焦于发生在大草原的真人真事,讲述了蒙古族青年朝鲁深受感召,立志从军,浴血战场的英勇故事。《骑兵》用舞剧艺术的方式回顾历史,观照生活,传达了现实温度,体现了思想高度。在现实主义观照下交织的情与爱、生与死、公与私之间也氤氲出了中国传统美学的至深意境,可谓剧有限而意无穷,它传递出的家国大爱,民族气节,也超越了单一时空的限制,感召着新时代的新青年们,不忘来时路,不负报国心!

  舞剧以《骑兵》命名,却以小见大,它并未囿于独立的骑兵生命个体的单一叙述,而是通过角色的塑造生成了坚强有力的骑兵“群像”,这是在那个时代特定环境限定下真实的人物群像塑造。与此同时,舞剧的剧情展开与动作设计也并未局限于骑兵这一身份限定下日常枯燥的训练作战生活,而是聚焦于主人公成为骑兵前的心路历程与生活经历以及成为骑兵之后的身份状态与行为刻画,跳脱出了单一的人物范畴去进行主题大义的宏观传达,以小见微更显编导之高深境界。舞剧主人公朝鲁和珊丹的情感线索中也穿插进了战马尕腊的身份线索,人与马之间的情与义,也在最初的误解仇视到最后的舍命救主中得到了升华。

  该舞剧的选材立意密切贴合了现实题材创作语境下对人类社会生活的观照,情节的展开密切贴合情感逻辑的发展。作为新中国舞剧历史上首部以骑兵为创作题材的舞剧作品,将民族的情感需求熔铸到骑兵的个体生命奋斗进程中,不失为编导智慧的创造性体现。第五幕《英雄泪》可谓是全剧情感爆发的一个高潮,在强大精神感召下也为观者的审美想象留有了余地。炮火袭来,舍生忘死,壮烈牺牲,悲鸣战场。为了表现战士不畏牺牲的勇敢,编导巧妙安排了演员跳下舞台这一艺术化处理,不仅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凸显战士牺牲的英勇与无畏,且于无形间打破了单一舞台表演空间的限制,与观者如此联空互动,可谓动人。

  舞剧《骑兵》不仅有精彩绝伦的超飒舞段,舞台意境的营造也可谓意蕴无穷。第一幕《男儿归》的舞段中,编导在刻画乡亲们对刚归来的朝鲁的误解之时,并未直接安排正面的戏剧冲突,而是营造了前后交织的双重空间,乡亲们充满喜悦的胜利大群舞与朝鲁的独舞形成鲜明对比,前后两块相对的错位空间使得朝鲁在舞台上更显单薄,以此衬托出被孤立感。第一幕中首次出现的一根红线,是贯穿全剧的灵魂道具,它不仅是一根腰带,是象征着恋人之间绵绵情意的信物,更是舞剧最后朝鲁受伤,尕腊牺牲的纪念之物,大情大义,一以贯之。再看第三幕《从军别》,朝鲁换上军装,告别家乡,珊丹万般不舍,赠与爱马。这一段落编导先是设计了一段矫健豪迈的男子戎装参军舞,接着舞台侧后方出现了婉转低落的女子惜别大群舞,最后是朝鲁和珊丹的一段离别双人舞,动作的缠绵中尽显分别的不舍,编导并未着力渲染别离的撕心裂肺,而是通过这三段舞蹈的层层递进,把舍小为大的家国情怀渲染得淋漓尽致。最后一幕《骑兵魂》,草原终于迎来了永久的和平,冬去春来,大雁北归,恋人再相逢,奈何光阴荏苒,青春不再,牺牲的战友和战马就像一座座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舞剧的结尾就是朝鲁和珊丹相互搀扶着在一座座丰碑中渐渐远去……未曾想到这种写意式的浪漫收尾会出现在如此热血沸腾的舞剧中,让人回味无穷,渐行渐远的背影除了令人感动,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考,虚实相生间无画处皆成妙境。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