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之“食”观照共产党人之“实”

http://www.scol.com.cn(2021-10-8 8:14:28)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焦阳
作者:焦阳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舞剧《努力餐》地域文化要素的复调表达

  独特的饮食文化是地域文化表征的重要要素,更是艺术创作者灵感与表达的素材富集源。如何凝练地域文化的多元要素,在艺术形式的框架下,巧妙融合多重艺术语汇,达到历史叙事、人物书写、艺术审美与价值表达的气韵神合是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与追求。

  “民以食为天”,舞剧《努力餐》在叙事表征上择取了天府之国最广为人知、津津乐道的饮食文化,贯穿故事发生的缘由、场域与叙事脉络:民生凋敝、战乱不止的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吃饭成了压倒劳苦大众的最后一根稻草;早期革命者怀揣着“要解决吃饭问题,努力,努力!”的使命,创立了如今已成为全国唯一的一家革命文物饭店“努力餐”。“论实行民主主义,庶几!庶几!”地下党员车耀先化身为饭店车老板,以四川风味的大众饭菜广济天下众生,施以物美价廉的平等餐食追寻着朴素的革命理想。《努力餐》敏锐地捕捉到车耀先这位共产党人特殊的经历与多义的身份,独具慧眼地开掘出饮食文化的身体指向与舞蹈语汇的内在统一性,勾勒出烽火连天的历史现场,奋笔书写大时代下人民的苦难遭际。

  意境的营造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而舞剧胜在表意。随着剧情的推进,天府“食文化”并没有以具象化的方式悉数登场,而是转为多重艺术构成要素抽象化、立体地融入作品的叙事与主题之中:在戏剧中,空间是最重要的发生场域,作为舞台核心意象的“一桌二椅”汲取了中国戏曲的虚拟表现,又以异于日常的体积制造了舞台奇观,令人在其所营造的生存空间中显得异常渺小。庞大而犹如怪兽的“一桌二椅”将劳苦大众被“食”所奴役的革命现实强行推至观众的视野,倾泻而来的空间压迫感与斗争紧迫性瞬间完成了观演之间的共情建构。

  吃饭是重要的人际交往方式,《努力餐》通过进餐对象与用餐方式的转换完成了人物关系的构建与情节叙事的推进。第一幕中车老板、冷处长、黄三妹、亮嗓子四人围坐吃饭时,手持筷子绵长而夸张的吃态,使观众在这意象化的舞姿中既可以感受到大快朵颐的酣畅淋漓,又从空无一物的餐桌上品味到了身份各异的四人,表面闲适、实则“打虚张”的意象化隐喻。第三幕车老板夫妇与冷处长一同吃饭的场景中,相对而坐的车老板与冷处长原为同窗,现则水火不容,餐桌上热腾腾的饭菜与场上残酷冰冷的生死抉择,这一虚一实的复调呈现恰似川菜麻辣鲜香的多层次口感,开启了观众的感官体验与想象空间。

  为了强化舞蹈的独立性,突出舞者的肢体理念,《努力餐》刻意隐去旋律,多次运用长竹筷这一用餐工具。筷子在夸张变形后,其功能性即人吃饭的途径得到了进一步突显。通过声效、节奏与舞蹈演员的肢体律动营造出生活场景与革命态势的迭变,时而“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悠远欢快,饥寒交迫时的大声呐喊,时而又是面对日军狂轰滥炸时铿锵有力的团结一心。舞台上高扬的红色长竹筷,象征着老百姓委身乞求的命根子,又隐喻着共产党人血战到底的武器,象征着一面面红旗与一颗颗赤诚的共产党人初心。每一次敲击都完成了食文化符号与革命话语的裂变与重组,将日常生活形态与情感诉求升华到高度概括和象征的艺术层次,推动了观众的知觉一体化与情感共鸣。

  天府美食文化的鲜亮符号在《努力餐》中被一一解构,琳琅的美食在不同的舞段之中,创造出令人目不暇接的吃的可能,而编导的用意并不只在展示,其意在于反衬出“路有冻死骨”的社会凄凉。也正因于此,以车耀先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奋起革命为百姓“努力加餐”!

  地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石,只有热爱地域文化、通晓地域文化、创造性地传承地域文化,文化自信才能落到实处。舞剧《努力餐》近景透视独具特色的天府美食文化,以美食展现地域风土,以美食折射民生问题。在艺术语汇与文化要素的相互审视与思辨中,实现了新时代红色舞剧创作的审美转向与复调表达。作品以灵动的舞蹈语汇串联起革命历史与时代使命、情感诉求与精神共鸣,以贯穿始终的“努力加餐”精神,从“食文化”的空间、工具、形态、人物关系和目的性等多维度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