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争取金融“特殊政策”加强政策执行研究更重要

http://www.scol.com.cn(2021-10-25 9:44:22)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熊筱伟
作者:熊筱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智库名片

  毕马威是全球知名专业服务机构,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毕马威中国在26个城市设有29家办事机构,合伙人及员工约1.2万人,为客户提供审计、税务和咨询等专业服务。

  《规划纲要》提出,成渝地区要“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对此有观点认为,实现这一目标有赖于金融领域“特殊优惠政策”支持。

  成渝地区有“特殊政策”吗?很难说有。多位业内人士告诉川观智库研究员,目前成渝地区在PE(私募股权投资)、VC(风险投资)等方面并无特殊的政策优势,当前执行的多是一些普适性政策。

  但毕马威中国副主席、华东及华西区首席合伙人杨洁,毕马威中国四川及重庆地区首席合伙人谭伟认为,“特殊优惠政策”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推动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当前成渝地区还有不少事情“可以做”“应该做”。近日在毕马威成都办公室,两位专家从金融政策谈起,向川观智库分享了他们的观察和建议。

  关于金融“特殊优惠政策”的思考

  当前重要的是加强政策执行并争取创新试点,成渝地区可探索共建“西交所”

  执行特殊金融政策的地区,往往金融机构扎堆聚集。

  这是客观现象,但不能简单归因。基于与一线金融和投资机构长期接触的经验,两位专家都认为这不单单是优惠政策的问题,“不是说非要有特殊政策、搞政策PK,更重要的是地方对重要政策执行的合理性和一致性。”

  政策一致性容易理解,“合理性”该怎么解释?

  谭伟拿涉及私募股权投资的一项政策举例。在这个未公开的案例中,成渝地区和沿海发达地区在执行同一项政策时有明显差异——简单来说,成渝地区是按比较严格口径来执行,而部分沿海地区则相对更灵活,有利于投资机构的投资人享受到更合理的政策待遇。在他看来,这背后或是因为沿海地区金融业和投融资机构比较活跃,政府部门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多、面对的诉求更强、紧迫性更高,所以会有更多研讨,政策执行因之更灵活而合理。而这反过来会进一步促进金融业以及民间投资的发展,形成政策执行与市场反馈的“良性循环”。他建议成渝地区可借鉴相关理念,加强政策执行的一致性和合理性研究,以充分释放金融政策对行业的拉动和促进作用。

  除了政策执行,两位专家同时也建议成渝地区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创新试点。

  “成渝地区可以携手争取一些制度性、创新性,且有全局影响力的试点探索。”谭伟认为只有先行先试,才能让成渝地区获得一定的先发优势。且类似制度型设计一旦落地,发挥作用是长久的。一个具体案例是证券交易所——如上交所、深交所都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中持续对当地经济发展输出影响。而就在今年9月,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交所)正式注册成立,专注于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

  “西部现在还没有一个有全国影响力的交易所。那成渝地区是不是也可以携手争取建设一个有特色的‘西交所’?”谭伟表示不仅是证券交易所,其他资本市场相关创新试点成渝地区也完全可积极争取。他同时提醒,相关探索要坚持“做增量”原则——不是着眼于区域内竞争,而是一起发挥作用去吸引全国乃至全球资源,推动西部资本市场和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于金融“产业赛道”的选择

  依托企业和人才基础,成渝地区可从金融科技这一细分领域寻求突破

  本土金融业的发展,是“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重要支撑。

  两位专家认为,社会化专业投资机构的活跃度和体量,直接影响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综合毕马威相关报告,近年来成渝地区资本市场发展整体较为活跃,在全国排名靠前。但在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私募基金等方面和北上广深相比有明显差距,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在本土投资的体量偏小,本土投资机构成熟度和活跃度偏低,在全国行业影响力偏小。

  成渝地区能否实现弯道超车?谭伟表示这根本取决于当地的产业发展——金融是建立于实体经济的基础之上,“脱离这个前提谈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谈金融业发展,都是不可持续的。”两位专家注意到目前成渝地区在产业招引方面的努力和成绩。在他们看来,这会自然带动本地金融业发展。

  但谭伟也提醒成渝地区应做好产业协同,尽力避免出现产业同质化竞争。他建议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三点:一是市场化原则,在产业布局和推动产业发展时尊重成渝地区不同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尊重市场规律和市场选择;二是人才交流,促进区域间人才流动,创新人才使用机制;三是顶层设计,包括产业规划协同等,以此实现成渝地区间产业良性竞争。

  在实体经济基础上,找准金融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赛道也很重要。杨洁和谭伟建议成渝地区可尝试从金融科技这一细分领域寻求突破。“用科技手段服务金融业目前还有巨大空间。成渝地区在这个领域完全有可能弯道超车。”

  两位专家给出了上述判断的理由。除各方都处于“同一起跑线”外,他们认为成渝地区的优势一方面体现在企业,近年来当地涌现出一批国内领先的金融科技企业。在毕马威《2020中国领先金融科技企业50》榜单中,有四川新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新希望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本土企业上榜;另一方面体现在有资源。金融科技核心比拼的是人才。而成渝地区近年来创业氛围、经济发展速度和体量、地方政府产业服务能力和配套政策,以及生活宜居程度等方面的提升,使其人才吸引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杨洁表示成渝地区在人才方面有优势,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好的企业出现。

  对此他们认为地方政府不用急着设定重点扶持的细分赛道。对政府工作来说,“金融科技”和“新经济”两个概念没有本质区别。政府要做的,就是提供良好产业环境,让企业自然生长。谭伟特别提到,成都市尤其是成都高新区近年来的相关政策和专业园区打造(如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科技金融大厦等)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有效的。

  关于金融“撬动作用”的发挥

  “合肥模式”不能生搬硬套,这要求地方政府科学研判和尊重市场规则

  如何更好发挥金融资本的撬动作用以支持产业发展,是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另一个热门话题。

  这方面“合肥模式”备受关注。当地政府设立市场化运作的产业投资基金,服务于地方战略性产业招引和培育,成就了蔚来汽车、京东方等一批经典案例。但谭伟认为合肥经验不能生搬硬套,“我们也看到同一时期,有地方政府也花了大量资金,亲自下场投资类似企业或产业,最后只剩下一地鸡毛。”

  背后差别,谭伟认为取决于地方是否“尊重市场、尊重专业、尊重客观规律”。

  这需要地方政府尊重第三方专业机构建议、科学研判。“如果态度冒进,强行上马、一意孤行,最后很难有一个好结果。”近年来的公开报道中,相关案例不少。

  这也需要地方政府“重规律、讲规则”。有观点认为“政府下场投资”是非市场行为。但在谭伟看来,它完全可以取得很好效果,前提是政府尊重市场规律、制定好规则——政府投资基金要严格按照市场化方式管理和运作,不要掺入行政化手段,“政府基金一样要参与市场PK,如果它给出条件不够好,也一样拿不到想要的项目。”至于基金投向是否应受限制(如重点投资早期项目等),谭伟倒认为不一定强求。从目前相对成功的政府投资基金看,也大都还是从市场化角度考虑较多。

  他特别提到政府如果要做投资,就一定要以风投的心态和打法来做。这需要政府不断学习进步,加深行业理解同时引入专业人才,像成都目前就做得很不错,“几次接触发现,他们专业化程度蛮高。”可以看到近一年来成都多家成功上市的科创板企业背后,都有政府投资基金的早期参与,这充分说明地方政府做投资、做市场化运作,是可以成功的。

  至于其他“后发”地区的政府投资基金,谭伟建议可通过合作方式抱团,从跟投开始逐渐迭代,“没有包赚不赔的投资,只有如何减少投资失败概率。如果要保证每一个项目都赚钱,要么无从下手,要么被投企业没太大成长性,要么就只能得到一个假象。”

  【圈外话】

  如何培养“硬科技”企业?

  “硬科技”企业是近年一个热词,大致指代那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卡脖子”问题、有市场认可度的科技企业。毕马威中国服务客户中就有不少这类企业。围绕地方如何培育“硬科技”企业,谭伟分享了他的思考。

  他提出不只是成渝两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其他市州也完全可能培育出好的“硬科技”企业。根据近期他走访四川部分市州的观察,一些地市州近年来也在加强对科技和创新企业的扶持和招引。从效果看,确实培养出了一些在细分领域做到全国排名靠前、积极走向资本市场的“潜力股”。例如内江的汇宇制药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四川省首家成都市以外的科创板上市企业。

  至于方法论,谭伟提出地方政府可以“抓两头”:一头引导企业研发投入,另一头打造市场化、法治化氛围。前者重在坚持,后者重在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工作。他提醒地方政府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要追逐热点行业和风口,一窝蜂扶持大量没有创新或仅停留在表面模式创新的企业,可以筛选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此为培育“硬科技”企业的重要抓手。(熊筱伟 李媛莉)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