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让“黄河宁,天下平”成为本固邦宁的福祉

http://www.scol.com.cn(2021-10-25 8:28:2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林伟
作者:林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治理从古至今都是兴国安邦利民的大事,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源泉所系、血脉所依、根魂所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19日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的,“黄河宁,天下平”。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治理开发黄河极为重视,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黄河沿线视察指导,为“体弱多病”的黄河把脉开方,让“黄河宁,天下平”的理念深入人心,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黄河宁,天下平”是历史给出的结论。作为全世界泥沙含量最高、治理难度最大、水害严重的河流之一,黄河历史上曾“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洪涝灾害波及范围北达天津、南抵江淮。有统计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前的2500多年间,黄河下游共决溢1500多次,改道26次,黄河治理成为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大难题。从大禹治水至今,治河工作一刻未曾停止。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号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黄河已经连续20多年不断流,创造了伏秋大汛岁岁安澜的奇迹岁岁安澜。这里面凝聚着党的力量、人民的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才能真正实现黄河治理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变,从根本上改变黄河三年两决口的惨痛状况。

  “黄河宁,天下平”是发展的现实需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观,“黄河远上白云间”的辽阔,“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磅礴,都离不开黄河治理保护。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和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协调,是有史以来解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两者关系的科学抉择,总书记曾这样谈起对“发展”的理解:“黄河流域发展的内涵一定要定义清楚,不是不发展经济,而是要以黄河生态保护为重要的背景依据,来考虑如何符合不同流域段、不同省情区情的发展道路。”这是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的治本良策。

  “黄河宁,天下平”是民生福祉的展现。统筹协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曾用大禹治水的例子告诫人们,治理黄河的功利好坏,要以百年千年计,不能急,不能马虎,不能犯急躁病。在此次座谈会上,总书记再次要求把握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放眼长远认真研究,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各地各部门要深刻领会落实,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生态保护为最大前提,规划好各自的差异化发展道路,一张蓝图绘到底,咬定青山不放松,推动黄河流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黄河两岸铺展更美的画卷,让“黄河宁,天下平”成为本固邦宁的福祉,见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明天。(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