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冒牌杜甫”“冒牌李白”不妨多些宽容

http://www.scol.com.cn(2021-10-8 9:45:5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郭元鹏
作者:郭元鹏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杜甫又“忙”起来了。近来,在多个网络平台上,流传一首据称是唐朝杜甫的作品《暮年》,被冠以“最美最甜”“惊艳了大唐”……然而这首《暮年》的行文、用词、意境都弥漫着现代气息,也因此引发诗歌爱好者们的热烈讨论,“打油诗”“21世纪中二网文味”……有网友一本正经地开玩笑:作者可能姓唐名杜甫。

  对于网络上的“冒牌杜甫”撰写的这段《暮年》文字,四川杜甫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徐希平直言:它“很拙劣”,心灵鸡汤一般的文字与杜诗的境界差远了。专家的说法是有道理的,这种“冒牌诗歌”确实与“千古大家”有着遥远的距离,可能连“千古大家”的一根小手指头都不如。专家从“技术角度”从“溯源角度”以正视听当然是需要的。

  媒体的报道说,除了杜甫,李白、李清照等“千古大家”也是被假托的大户。从清朗文化的高度,我们自然需要像“冒牌诗歌”说不。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了这种“冒牌诗歌”的“另类作用”。我们首先来看看“冒牌杜甫”撰写的这篇叫《暮年》的诗歌:你我暮年,闲坐庭院,云卷云舒听雨声,星密星稀赏月影。花开花落忆江南。你话往时,我画往事。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正如专家指出的那样:从诗歌中的文字格式上看,其与常见的唐诗不太一样,文字、用词都接近于现代白话。可是,你要说这首诗歌一无是处,或者说一点文人气息都没有,那也有点不公平。与杜甫差距遥远,与李白差距遥远,与李清照差距遥远,并不能说一点意义都没有。

  首先来说,虽然是“冒牌杜甫”“冒牌李白”“冒牌李清照”,但是这种“模仿杜甫”“模仿李白”“模仿李清照”的勇气是可嘉的,敢于向“千古大家”学习,敢于向“千古大家”模仿,说明这些创作者是热爱诗歌的。是的,他们的模仿显得稚嫩,他们的模仿显得低劣,“千古大家”始终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可是,假如现代人连模仿的勇气都没有的话,是不是更是文化的萧条?“无法超越的模仿”需要的也是一种勇气!

  其次来说,这些“模仿大家”的做法虽然存在瑕疵,可是我们也需要看到的是,正是因为有了“模仿诗歌”的出现,也引起了人们再次对诗歌的关注。诗歌这种载体,驾驭起来难度是比较大的,而且诗歌这种题材也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就连昔日辉煌一时的席慕蓉等人也早就是“昨日黄花”了。我们也只能背诵着“床前明月光”之类的经典诗歌沉醉了。而“冒牌诗歌”将诗歌这个话题再次带入了我们的生活,网友在讨论,就连大家也参与其中。这何尝不是诗歌重回生活的好事?有总比没有好,关注总比冷落好!

  再次来说,我们需要更多人关注诗歌、撰写诗歌,就像很多年前那一首“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一样,引发了多少人对诗歌的关注?生活需要诗和远方,生活需要像诗歌一样惬意,这都需要我们有一颗“诗情画意”的心,不能因为“冒牌杜甫”“冒牌李白”“冒牌李清照”,而让人们重拾诗情画意的心,何尝不是“因祸得福”呢!也许现代诗歌的写作,真能再次出现“杜甫”“李白”“李清照”!读诗的“泪流满面”兴许就在不远方!

  对“冒牌杜甫”“冒牌李白”不妨多些文化宽容!这种“冒牌诗歌”未必就是恶搞,或许只是对经典文化的追随而已。(郭元鹏)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