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的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

http://www.scol.com.cn(2021-9-13 8:44:09)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李鹏
作者:李鹏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立场和观点,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教育公平的新理念新论断。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理论形成于与同时期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理论家针对教育与公平问题激烈论战,又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完善,具有内在的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

  理论逻辑:教育公平最终指向社会主义

  社会发展催生教育公平。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公平不是抽象空洞的理想命题,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内涵随着社会关系变化而变化。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揭露出,资产者唯恐失去的那种教育,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把人训练成机器。马克思主义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所宣称的人人拥有平等受教育权利的虚假性以及这种阶级对立关系下教育的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对工人阶级来说,能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只是有产者发财的手段,公平无从谈起。可见,教育由社会决定,有什么样的社会性质,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目标,决定什么人真正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每个人全面发展。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一文指出,未来社会里所有的儿童,从能够离开母亲照顾的时候起,都由国家出钱在国家设施中受教育。同时,把教育和生产结合起来,使年轻人能够很快熟悉整个生产系统,将使他们能够根据社会需要或者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教育将使他们摆脱现在这种分工给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最终消灭阶级和城乡差别,废除私有制。马克思认为,普及国民教育就是社会主义。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列宁也认为,应当让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而不应当仅仅让某些个人有这个机会,使他们与众不同,变成富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每个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简而言之,教育公平不仅要在起点上尽可能提供机会公平,还要在过程和结果上体现公平。教育公平不能完全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政府应该发挥积极作用,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努力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现实逻辑:教育公平最大满足人民需求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以全体人民的幸福为宗旨,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物质和文化财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同时,只有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才能真正获得教育公平。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照应人民对教育的美好需求。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在于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不断完善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努力缩小教育发展上的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公共教育资源优先向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倾斜,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良好教育需求同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成为当务之急。一方面是人民群众对教育机会、质量和公平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另一方面,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体现在公平、质量与效益等方面。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短期的教育需求,而是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来引导和满足根本性的教育需求。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实践逻辑:教育公平必须扎根中国大地

  为推进教育现代化,《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共建共享等基本理念,彰显出新时代教育公平的鲜明底色。

  教育公平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公平与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核心要义,是教育事业全面健康发展的深刻内涵。教育公平必须建立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否则公平的广度、宽度和深度会受到严重制约。具体来说,教育发展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由数量增长、规模扩张转入内涵式发展、以人为本,达到“提高质量”与“促进公平”的有机统一。

  教育公平更加注重面向人人。实践证明,体制机制障碍往往是导致教育不公平的关键环节。要充分满足每个人接受教育的需要,就必须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享有适合的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

  教育公平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教育公平不意味着完全均等化,应该树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教育观,根据受教育者的禀赋、兴趣和条件因材施教,实现类型上而非高低层级上的差异化发展,在过程中体现差异,在结果上体现公平,提升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教育公平更加注重共建共享。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校行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参与,主动适应“互联网+”带来的新变革,创造泛在学习环境,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者李鹏 张琳琳 单位分别为:四川省残疾人联合会、湘潭大学)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