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们关注的电源问题怎么破?

http://www.scol.com.cn(2021-9-8 9:52:50)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邓也
作者:邓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9月7日,第十九届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在成都开幕。主题论坛之一的2021全球绿色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提出,实现碳中和愿景,关键要加快电源结构转变;中国科学院院士管晓宏提出,由于尚无直接的大规模、经济储电能技术,电力系统必须满足实时供需平衡……

  海科会上,多位科技大咖对于碳中和、电源结构和储电技术的研讨,为四川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作出了一个关键提示。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新能源未来将成为电力供应的主体。四川是水电大省,光伏、风能、页岩气等资源也非常丰富,在发展风光水互补的电源模式上颇具先机。这也意味着,四川在构建清洁、安全、低碳、高效的能源体系,实现能源结构特别是电源结构的转型与创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当前,各种电源侧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这就意味着必须直面电力储能技术问题。长期以来,储能技术都是制约新能源发展的瓶颈。各种清洁能源的发电无污染,但都受自然现象影响很大,光电有日夜问题,风电有天气问题,水电有枯水季问题。而规模、经济的储能技术,能够实现平滑输出,消除昼夜峰谷差,调峰调频和备用容量,满足新能源发电平稳、安全接入电网,有效减少浪费现象。

  论坛中,管晓宏院士也表示,现有储电技术对高不确定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造成根本性挑战。因此,解决了电力储存问题,就可以改善电源结构问题。当前,着力加强对先进储能技术研发任务的部署,集中攻克制约储能技术应用与发展的规模、效率、成本、寿命、安全性等方面的瓶颈技术问题,都是推进绿色发展迫在眉睫的工作。也希望随着海科会举办,我们能从全球各个前沿领域的“最强大脑”汲取绿色发展高新智慧,收获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发展的金钥匙。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