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以“国之大者”书写新时代黄土高原生态新答卷

http://www.scol.com.cn(2021-9-17 14:08:3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婧蓝
作者:婧蓝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时强调,要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弘扬光荣革命传统,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切实抓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我们的目光也聚焦到了这个满眼绿色的红色革命圣地,曾经的“黄土高坡”已经看不出原来光秃秃的模样,这背后源于生态理念在这里的扎根生长。从1969年 ,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黄土高原,在这里度过了7年知青岁月,再到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米脂县高西沟村,了解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情况。黄土地始终是他心中最深的牵挂,黄土地的变化背后,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国之大者”用行动点亮亿万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具体实践。站在新征程的起点,我们要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更美好,尤其需要胸怀“国之大者”,厚植为民情怀,以赶考的精神状态,在“黄土高原”续写新时代的生态答卷。

  黄土变梯田,勤劳双手垒出别样画卷。走进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山谷间果园、林地、梯田、淤地坝错落有致,是一幅如诗如画的鸿篇巨著,让人不禁沉醉其中。然而,曾今的这里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雨涝流泥浆,冲成万条沟,肥土顺水走,籽苗连根丢”的民谣就是最好的解说,更是让当地的人民群众吃饭都难。从黄土变梯田,是生态环境改善的推动,是勤劳双手垒出的别样画卷,是政府和群众同心同向发力的生动样本,才能让这里成为了黄土高原上一张“别致画卷”。

  光山变绿山,良好生态点燃绿色梦想。今天,这里满眼绿色;昨天,这里一片光山。从光山到绿山的蜕变之间,是时间留给生态的“修复期”,是人民群众坚持生态优先理念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你们坚持不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俱进发展农村事业,路子走得是对的。良好的生态,不仅让这里的环境得到了改善,更是让人民群众从土地里刨出了“金子”,实现了粮食质量和效益的大幅度提升,为推动现代化农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良好的生态带来的好处,不仅改变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思想,更是为他们铺宽了绿色梦想的道路,通过种植山地苹果,尝到了生态发展更多的甜头,让生态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美景变钱景,留下永不枯竭绿色银行。山野绿了,景色美了,发展的道路多了,人民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了。让人惊叹的景色,成为了推动现代农业旅游的基础,让“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要更好地走好这条生态致富之路,尤其需要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摆脱贫困、全面小康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始终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绿色经济的循环发展,留下永不枯竭的“绿色银行”,让良好的生态更好地惠及子孙后代。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更符合历史规律、自然规律、发展规律的发展方式,才能让我们走好可持续发展之路,更好践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以“国之大者”关切民生冷暖幸福,用绿色画笔绘就黄土高原生态新画卷,以昂扬姿态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