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客服需要人工客服当“家庭教师”

http://www.scol.com.cn(2021-9-28 9:25:2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严奇
作者:严奇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家住常州的姚先生,因为机票延误,在某航空公司APP中与客服进行沟通,希望可以退掉已经购买的机票。“文字对话根本无法识别,也没有那种列举几个问题供人选择的模式,最后竟然还要求我语音输入识别。”智能客服识别程度低,无法识别对话中的文字和语音信息,导致姚先生的咨询过程异常艰难。(《中国青年报》9月28日)

  随着人工智能服务落地应用,正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平台推广使用智能客服。就目前的应用情况看,智能客服“不智能”的情况十分明显。无法沟通自然无法解决问题,无怪乎不少消费者接通智能客服的第一件事,便是“找人工客服”。对人工客服依赖度增高,对智能客服信任度降低,遭逢信任危机的智能客服,似乎难逃“淘汰风险”。

  早在1950年,计算机科学家艾伦·麦席森·图灵便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为人工智能更像人类地与大众沟通提供了思考样板。虽然,现今大多数智能客服能轻松跨越图灵测试起初设定的“30%的误判标准”,可伴随着大众对人工智能认知水平的提升,我们对智能客服的要求也水涨船高。

  其实,智能客服的最大优势并不在于“回答问题”,而在于“学习如何回答问题”。现今市场上大多数智能客服还是不到3岁的“婴儿”,不能期待他们能如成人客服一般理解消费者。人工智能终究是强调自主学习的一套工具,只有给他“喂养”足够多的问题,才能帮助它学会解决问题。

  对此,或许有人会问,既然智能客服不够成熟,为什么不先退居幕后,待水平提升之后再投入使用?事实上,只有接触消费者,才能理解消费者。只有解决消费者的现实问题,才能助推智能客服迅速成长。换一个角度看,消费者只有接纳智能客服,才能帮助智能客服服务自己。

  当然,作为消费者,自始至终想的是如何通过客服解决消费问题,没有义务为智能客服的成长负责。面对消费者的诉求以及智能客服的成长需求,企业平台不妨转换思路,重构人工客服与智能客服的合作关系。拓宽智能客服的学习空间,让人工客服与智能客服实现优势互补,进而互助成长。

  例如,采取“双料客服”的搭配模式,人工客服配合智能客服一对多同时服务消费者。基本问题由智能客服自动解答,复杂问题由人工客服具体解析后,指导智能客服应对解答。我们要把智能客服“做作业”的压力,从消费者身上转移到人工客服身上。智能客服从幼年期到成熟期,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否堪用,不妨拭目以待。(严奇)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