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工”无贬义,才是努力方向

http://www.scol.com.cn(2021-9-23 9:55:0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程振伟
作者:程振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政府倡导各方媒体在宣传上不使用‘农民工’等歧视性语言,让从业者有尊严”这一建议,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近日答复称,“我市虽不能要求本地媒体不使用‘农民工’表述,但也将结合深圳实际,引导新闻媒体多使用‘来深建设者’表述”。

  “农民工”是历史性词汇,随着社会认知进步,以“来深建设者”代替,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在共同富裕重新被强调作为奋斗目标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明确的是,每一个社会分子都是国家建设者,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先富后富之别。不管“农民工”一词过去被附着多少歧视内涵,这个词本应是褒义,理应得到社会与白领、常规市民等一样的认知和尊重。

  ?“农民工”,本来是带有时代活力、寄托着政府美好期望的词汇。农业政策改革,将农民从被土地绑缚的束缚中解放,城市特别是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从农民中得到补充,“农民工”一词由此产生。“农民工”通过勤劳致富,如果在城市里购房获得城市常规居民身份,一般就不会返回农村。不过大多数“农民工”,经济地位的弱势,不足以支撑完全融入城市,体力衰退时返回家乡,是大概率事件。如今城市发展方兴未艾,某种程度来说,社会对农民工这些城市建设者“亏欠甚多”。

  而社会发展的方向,理应是让所有的“城市建设者”,得到认可与尊重。前些年说到很大程度上支撑中国发展的“人口红利”,农民工其实贡献甚大。而中国制造业异军突起,农民工居功至伟。社会在发展,都应时不时停下来看看走过的路,如今“快递小哥”“打工人”等词汇蕴含着新业态、新职业等积极正面内涵,“农民工”不应再与不好的意义勾连,而事实上媒体和舆论在这一词汇的“逐渐向中性乃至贬义”变迁中有其渊源,建议媒体多用“来深建设者”是正本清源。农民工不亏欠务工城市什么,倒是城市的光鲜靓丽有他们的汗水耕耘。

  “农民工”,背后是轰轰烈烈、勤劳追逐幸福的时代大潮。为了在农村能盖上新房,为了子女上学,为了下一代过上好日子,上亿农民踏上城市开启城市建设之路。而如今劳动力成本上升,年轻人宁愿做网商、当网红也不愿从事体力劳动,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无限承压。“农民工”所代表的任劳任怨、用双手创造幸福的精神,在如今社会显得弥足珍贵。用“来深建设者”“来沪建设者”“来杭建设者”代替农民工,潜台词是“农民工”有贬义,不否认这一说法改变背后的善意,但更应廓清的是,农民工一词本无贬义,让“农民工”无贬义,行行业业平等享受发展红利,才应是努力方向。(程振伟)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