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闪着泪光的事业”中书写光照时代新篇章

http://www.scol.com.cn(2021-8-2 14:01:2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袁成奇
作者:袁成奇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8月1日,《求是》杂志刊发了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陆东福的署名文章《打造中国高铁亮丽名片》,全面总结了我国高铁规划建设、科技创新、运营管理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入解读了高铁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系统阐释了我国高铁发展的成功经验。

  我们回顾中国高铁发展,见证厚积薄发、大步向前的决心和实力。从无到有、密织成网,尽管比发达国家起步晚了40年,但中国高铁还是奇迹般地实现了从追赶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历史性变化。

  在西南大地,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于6月25日成渝高铁上载客运行,寓意科技创新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高铁领先世界造福人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铁发展进入快车道,年均投产3500公里,发展速度之快、质量之高令世界惊叹。目前,“四纵四横”高铁网已经形成,“八纵八横”正加密成型,高铁已覆盖全国92%的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一个个“小时生活圈”应运而生,带给人民群众“人悦其行”的出行体验。兰新高铁穿越广阔的大漠戈壁,哈牡高铁克服高寒难题、横跨林海雪原,拉林铁路让复兴号动车组开上雪域高原……祖国版图上,一条条高铁线路不断呈现,一个个天堑都已变通途。中国铁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打通堵点、连通断点、跨越天堑,构建起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八纵八横”高铁网,为华夏大地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从中国高铁建设中,我们看见城市崛起、经济腾飞的奥秘。高铁密织成网,不仅是在地域上将山川相连,更是为发展带来了无限机遇和无尽想象。民众看到,中国客流量最大、最繁忙的京沪高铁,将京津冀与长三角城市群紧密相连,开通运营十年来,累计安全运送旅客13.5亿人次,加速推进“京津冀鲁皖苏沪”四省三市融合发展。放眼全国,我们既有京沪、广深、成渝等服务超级城市群的高铁,也有宝兰、西成、渝贵等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高铁,畅通百姓的出行路,充分诠释了“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发展理念,为全面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助力。同时,随着北斗卫星导航技术、5G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技术的成熟应用,我国铁路建设将朝着更高速、更环保、更智能、更经济、更舒适的方向前进,必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细品中国高铁变化,感受到中国铁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强国决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必须坚持走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路。西部地区高铁建设,地形地貌复杂多变,生态保护区多,国家级保护动物栖息地多。在西藏,铁路专门为藏羚羊迁徙、繁殖留出通道,为特有的野生动物提供留住栖息之所。在云南,铁路建设在穿过西双版纳野象谷自然保护区的路段专门修建了数十公里的野象防护栏。在新疆,铁路部门启动了“千里绿色长廊”建设,在铁路沿线开展绿化工程,一张“车在林中行,人在画中游”美丽图景已经勾勒。未来,铁路沿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路景融合、一站一景,努力建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走好高质量发展路起好了表率。

  蓝图已经绘就,征程就在脚下。从“闪着泪光的事业”到“打造中国高铁亮丽名片”,几多风雨、几多荣光。新时代、新起点,在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规划指引下,中国高铁正以全新的速度奔向未来,一张闪闪发光的中国名片正传递给世界。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