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内陆开放高地可从用好制度“存量”入手

http://www.scol.com.cn(2021-8-16 9:44:27)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张宇燕
作者:张宇燕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对话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

  经济全球化“无远虑有近忧” 建内陆开放高地可从用好制度“存量”入手

  上半年,四川交出了一份漂亮的外贸成绩单:进出口保持两位数增长,外贸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这个消息固然令人欣喜,但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的持续肆虐,全球经济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很多不确定性又让人产生疑问:全球化有可能开倒车吗?对正努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四川而言,当前又该做好哪些准备?

  近日在蓉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川观智库找到了回答上述问题的合适人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张教授长期从事国际政治经济学等领域研究。去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他是9位发言专家代表之一。

  经过反复协调时间,川观智库研究员最终挤上了从宾馆到机场的出租车,在车里向张宇燕请教了问题的答案。

  A

  看中短期,经济全球化正步入“崎岖路段”

  全球化遭遇障碍甚至停滞的一个主要表现,将是部分供应链脱钩

  对于经济全球化前景,网络上流传的观点很容易陷入两极:要么不看好,要么盲目乐观。

  对这个问题,张宇燕也给出了他的判断:从长期看,经济全球化趋势依然不可逆转;但中短期来看,经济全球化正步入“崎岖路段”,挑战和不确定性增加。

  具体到“崎岖”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未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障碍、停滞甚至在某些领域出现倒退的一个主要表现,张宇燕认为很可能是部分供应链脱钩。

  他特别提到,不久前美国白宫发布了题为《建立有韧性的供应链,重振美国制造业,促进广泛增长》的百日审查报告,围绕半导体芯片、电动车高容量电池、稀土以及药物4项关键产品提出加强其供应链韧性的针对性建议。

  “这背后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就是以前全球分工和贸易,更多是出于效率和成本的考虑;而现在更多开始把‘安全’这个因素,包括产业链安全、供应链安全作为重点考虑的因素。”他提到去年8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了一份报告,当中提到目前全球180种主要贸易品中,70%的生产集中在一个国家——中国。这在某些人眼中就意味着高依赖度。这份报告预测,未来5年内全球企业可能将其全球产品的四分之一转移到新的国家,受影响的商品总价在2.9至4.6万亿美元之间。

  哪些产品和领域更有可能遭遇供应链脱钩?在他看来,中国生产的出口鞋帽、服装、玩具等传统产业,应该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因为美国不会,也没有必要在这些方面和中国脱钩。主要挑战仍聚焦在高科技领域,其中部分领域已不是大概率事件,而是已经在发生的事实。

  至于事态进一步如何发展,这涉及大国间的博弈。“我们的基本判断是,中国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使当今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为维护其全球霸权,会竭力打压被视为‘挑战者’的国家。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可以在未来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里,把‘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看作是一个常量而非变量。”

  这种博弈,更多会围绕“规则”来展开。张宇燕特别提到一个词,“规锁”——制定规则,用规则来锁定中国。他认为和此前不同,新一届美国政府会更多去拉拢盟国,试图在贸易、技术、环境和劳动等各个方面制定一系列新规则,从而把中国锁定在全球供应链、价值链的中低端,甚至把中国边缘化。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需要规则,但规则有时是非中性的——也就是说,同样规则对不同主体的影响很可能会不一样。”他举了拳击手的例子:一对一比赛看似公平,但如果没有按拳手体重分出轻重量级,那身材高大的欧美选手往往就更占优势,甚至主导比赛胜负。同样道理,既得利益国家会希望通过制定新规则来保障自身优势,因此未来在国际规则制定权方面的博弈会日趋激烈。

  张宇燕强调,相关国家在寻求“规锁”过程中,也还是希望和中国在同一规则下去博弈。而相较于和主要经济体在市场、规则等方面完全脱钩,中国更理性的选择同样是在规则构建过程中去博弈、去维护自身利益。

  B

  看长期,经济全球化趋势依然不可逆转

  参与全球化同时要注意把握一些新变化、新要求

  既然面对如此挑战,为什么从长期看“经济全球化趋势依然不可逆转”?

  张宇燕认为,不仅要看到“逆流”,也要看到推动经济全球化前进的力量。当前人类面临不少共同挑战,比如全球气候变化、防止核扩散、公共卫生安全等问题。尤其是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肆虐,再次提醒人类,如果不合作、不采取共同行动的话,问题会朝着越来越恶化的方向发展。这一切都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除了应对现实挑战,张宇燕认为经济全球化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人类利益最大化的需要。

  经济学界公认,经济全球化本就是人类通过促进要素流动来最大限度实现贸易收益的过程,各地通过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推动分工专业化来提升生产效率。张宇燕表示,事实也一再证明,长期全球化带来的贸易收益,将惠及每一个人。当然在这过程中也出现收入分配等问题并引发了各种反全球化或逆全球化的声浪,他认为这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它们不是反对整个经济全球化的理由。

  此外,经济全球化也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在他看来,经济全球化表面上看是商品、资本、信息和人才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其实本质上主导这种流动的力量是科技进步和创新。如今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作用愈发突出,既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成为推动文化、教育等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使经济全球化在新的领域以新的形式加速推进,把各国经济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张宇燕特别提到近年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可喜现象——比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比如“一带一路”建设近年来取得瞩目成就,等等。他提醒包括四川在内的各地,在积极参与同时也要注意把握一些新变化、新要求。像如今强调“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这里的“高质量”至少蕴含几个方面的新要求:比如越来越重视绿色低碳、环境友好,更加重视共商共建共享,“走出去”过程中要遵循市场原则和国际通行规则,更多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

  C

  看四川,如何建好内陆开放高地?

  从器物、资金、制度和观念入手,想方设法用好自身“碳优势”

  基于上述判断,张宇燕为四川加快构建内陆开放高地给出了具体建议。

  在他看来,这是缩小沿海和四川经济差距的一个关键性举措。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进步,过去沿海相比内地拥有物流成本更低、运输便捷度更高的优势,如今正逐步缩小。相比之下,更显著的差距还是体现在开放环境上。加快构建内陆开放高地,正是为弥补这方面短板,实现四川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具体到如何加快构建,张宇燕建议聚焦“四位一体”,他概括为:器物、资金、制度和观念。这里的“器物”不仅是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降低交易成本。他提到中文里“物”还有一个特定含义是指代“人”。对地方而言,必须要做好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招引;至于资金,则是涉及融资换汇等一系列金融问题。实现在这两个领域破局,需要包括四川在内的内陆地区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相比之下,张宇燕把建议重点放在了“制度”和“观念”两个方面。

  在他看来,面对开放,制度因素的作用在显著上升。在经济领域,制度的基本功能在于保障产权与契约,降低合作的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制度型开放,是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基础,也是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与完善的内在要求。要实现制度型开放,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扩大增量,指创建或增添新的国际规则、制度;二是用好存量,即最大化已有规则和制度的潜能。

  对四川而言,用好存量或许更加重要。张宇燕表示中央目前已经出台有一系列法律法规,包括《外商投资法》、负面清单和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等。当前对地方更重要的是,怎么把这些存量尽快细化为地方规章制度,让它们落地落实。至于怎么检验是否落实到位?张宇燕提到一个具体的观察角度——找当地涉外经济纠纷案件来看,观察它们是否体现司法公正和有效执行,是否体现出是市场真正在主导资源配置,“不要中央有了政策,但是外商在地方上遇到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至于观念,首先是要理解和把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就涉及推动“对国内的开放”——破除省际间行政壁垒,在政策上一视同仁,推动建立统一的国内大市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很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张宇燕认为这需要四川主动去拥抱竞争,要相信繁荣来自于有序竞争,国内循环畅通有助于我们更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还有就是实干精神。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在当下推动高水平开放,尤其需要实干精神。

  除此以外,张宇燕特别提到有两个问题值得四川特别关注。

  一个是要想方设法用好自身“碳优势”。四川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水力发电量全国第一,本地产品因此有更低的碳排放量。在欧盟征收较高碳税背景下,这意味着当地产品将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发挥好这种优势,可以为四川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带来巨大帮助;另一个是要为服务业开放提前做准备。根据公开信息,2017年至2020年,我国连续4年修订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减少近2/3,而推动服务业有序开放始终是一大重点。目前虽然相关服务业开放试点更多在沿海城市进行,但张宇燕相信这是未来趋势,四川要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包括干部培训、制度准备等,以更好应对来自市场的冲击、拥抱竞争。

  专家印象

  张宇燕的“士人精神”

  和张宇燕交流时,很容易就能感受到他身上的“士人气质”——待人接物温润平和,谦逊有礼。他会为会议结束太晚,而专门给在外等候的川观智库工作人员打电话致歉;出租车到了机场,但提的问题还没答完,他索性就拎着行李箱,站在候机楼门外耐心回复。

  不仅是气质,他也有如传统儒士般强烈的家国情怀。他的博士论文,研究的就是“李约瑟问题”(即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很多重要贡献,但是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随后他将论文修改成《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一书,用八个章节探讨了“国家因何兴衰”的宏大命题。这也让他成为国内第一批深入研究“李约瑟问题”的学者,也影响了他一生的学术轨迹。

  在课堂上,他经常告诫学生日常学习和思考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要心系国家、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国际问题研究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其中特别突出的就是国际问题研究的应用性成果,其‘使用者’或‘需求者’主要是政策制定者。要让自己的研究有价值,就必须以问题为导向。要找到‘真’问题或有意义的问题,一个恰当的出发点是要站在政府立场,解决现实问题。”这正如东林书院那副著名对联所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